•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移动设备50W无线充成为功率上限,无线充电的产业机会有哪些?

2022-11-15 01:26:00

无线充电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十年,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手表、TWS耳机,再到车载充电等领域,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一份来自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随着Qi标准的完善,预计从2021年到2025年,包括RX(接收端)和TX(发射端),全球Qi认证产品单位销售额年均销量增幅将接近24%。在车载无线充电市场,预计从2019年到2027年,无线充配置率将以700%的增长速度增长。
pYYBAGNyGByAH4ovAAHYWdxwjRY048.webp
图源:WPC
不管是智能手机、智能汽车还是TWS耳机等领域,Qi无线充电技术普及加速,上述终端设备标配无线充电都将成为主流趋势。

在手机厂商中,小米、荣耀、华为均有产品支持无线充。其中,小米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从有线到无线,打造充电立体生态,覆盖可穿戴、笔电、机器人、车载等场景。在智能手机方面,小米集团手机部无线充电技术专家朱奇博士透露,小米已有超过20款智能手机搭载了无线充技术,从2018年发布的小米MIX 2S的7.5W,再到2020年的小米MI 10至尊纪念版的50W,充电功率不断提高。

就在2021年2月,工信部发布一份关于无线充电的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四条表示: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应当工作在100-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频段,且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50W。

尽管无线充电的功率已经被限制,业内人士对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却没有停止。那么,在充电功率达到50W,且无法增加功率之后,无线充电技术上又该如何突破呢?

朱奇提到的研究方向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当下,手机智能设备常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基于电子感应效应,结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磁电技术。朱奇博士认为,如果拓展物理场,就能得到很多不同类型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例如声波、光、微波、电场耦合式、磁场耦合式等等。“这也就是无线电能传输,不止是线圈。”

poYBAGNyGCmAF8_NAAJjo9bq038358.webp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电源、原/副边附加电路、发射/接收机构,以及携能耦合场。其中,携能耦合场是这一项技术最核心的地方,因为它携带的能量可以摆脱线的束缚,由此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携能耦合场中,电场耦合式能量传输技术被看作是磁场耦合式能量传输技术非常有竞争力的替代技术,或者说是互补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频交变电场实现能量传输,具有成本低、重量小、低涡流损耗,能穿透金属障碍等特点。目前,已被应用于医疗设备、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那么,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来看,芯片等元器件厂商有哪些机会呢?朱奇举例说,原/副边附加电路中需要整流/逆变、升压/降压、补偿/匹配等,发射/接收机构需要用到线圈,电场形式还会用到金属板等,光场形式还会用到换能器等,物理场需要用到通信芯片等,电能需要用到电源芯片等。

“其实无线电能传输是集合了电能交互、信息交互、物理场交互这三种不同形式的交互,是一个很大的技术产业。不同领域之间的交互就意味着带来了产业机会,这可能不是近期,但在未来肯定是有一些产业机会。”朱奇表示。

不可否认,无线还存在推广挑战,例如重量体积大,成本高,安全性有待考量,标准/法规还有待完善,以及能否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这些都是面临的问题。对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小米认为该技术还在发展,未来的应用场景还很广阔。需要认识到的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不能完成取代有线,但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无线充电会是最佳方案。

作为手机厂商,小米和华为、荣耀等其他厂商一样,不会放弃无线充电、快充这个细分赛道,充电优势成为激烈的智能手机赛道上的决胜关键之一。目前,小米充电技术团队,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成立四个研发中心,和一个充电技术委员会,未来将深入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发。

无线充电移动设备机会认证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