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科大讯飞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共建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

2019-05-20 08:49:00

科大讯飞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共建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

“我说的话都能实时转化成文字并翻译么?”“这个误差率是多大?”

最近,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科大讯飞旗下产品——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同C919、复兴号一同亮相国家展中国馆,现场收到了不少“粉丝”的提问。

这一块显示屏的背后,正是科大讯飞深耕多年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不仅可以将语音实时显示成汉字,还可即时翻译成英语、藏语、维吾尔语等多种文字,中文普通话准确率95%以上。如今正作为中国最高科技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中国创新的实力。

就在近几个月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上海将依托科技资源、应用场景等优势,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而言,当前的上海,无疑是国内的高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汇聚上海。

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目前的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二位,近年来初创企业更是风起云涌。这其中,以科大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正逐步发展成为这座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快速崛起的中流砥柱。

2018年9月,上海市政府与科大讯飞在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教育、智慧城市和电子汽车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产业化落地等合作,成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争相布局上海的缩影。

目前,科大讯飞在上海已经创造出了诸多产业应用的范本。

A.I.+司法:解决办案“痛点”,提高庭审效率

在上海肇嘉浜路308号,2017年夏天这里悄然完成了一场志在改变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创新。

64位来自上海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与215位科大讯飞的高精尖技术研发人员顶着夏日的骄阳,怀揣着艰巨的研发任务,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

彼时的这一切艰苦努力,皆是为了实现一个未来法院人工智能系统的诞生——“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又名为“206系统”。

自此以后,自动抓取卷宗材料、提出证据瑕疵、提供量刑参考……这款代号名为“206”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开始成为上海一线办案人员的随身“智能助理”。

2018年3月,“206系统”在上海市全面试点运行,上海市徐汇区公安分局的俞警官就是“206系统”最早的受益者之一。在使用该系统后,困扰俞警官办案多年的职业“痛点”开始有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以前办案有时靠经验,特别是勘查、取证、笔录、制作案卷等环节,凭个人的判断和取舍,难免有瑕疵或者遗漏,事后也较难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到了法院审理阶段才被发现。”俞警官回忆说,他曾见过因为在侦查阶段证据收集没有符合相应的标准,导致最后被翻供的情况。

现在,运用“206系统”之后,这种现象将再也不会出现了。俞警官惊喜地发现,通过“206系统”的证据证据标准、规则指引和证据校验相关的功能,对工作进行相应的指引提示,除了让办案活动数据化、智能化之外还能全程留痕,能够有效地减少瑕疵遗漏等情况的发生。

当然,除了在前端帮助民警辅助办案取证外,“206系统”还能够在案件的庭审方面发挥重要辅助作用。

今年1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伟清担任审判长的7人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抢劫案件,这是全国法院首次运用“206系统”辅助庭审。

在庭审过程中,“206系统”通过识别审判长的语音信息,自动从系统里预先储存的全案证据材料中抓取出与提问内容相关联的信息,如被告人身份证等材料,显示在智能抓取区,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各方人员面前。在这之后,有关被告人的拘留、逮捕、签收起诉书副本的日期等,都随着审判长的询问,由系统自动一一显示,供法庭核验。

“10时30分57秒,殷某按门禁并等待后进入12单元……”当监控录像证据中的公诉人声音刚一出现,“206系统”就已经实现了对公诉人语音的识别,瞬间调取出被告人在案发小区单元门口活动的监控录像并显示在庭审示证区。

通过“206系统”的言词证据审查功能,法庭可以快速查找到音视频资料的关键内容并定位到对应片段,实现笔录等言词证据与音视频资料的快速比对,节省了庭审中翻阅查找证据的时间,提高了庭审效率。

截至目前,高效的“206系统”已经在上海完成了“三个100%”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在上海的成功试点应用,正面向全国进行推广。

2018年1月22日,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要认真学习借鉴,应用好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软件,构建适应实际需要的刑事司法新模式,防止另起炉灶、重复建设。”

基于此,由科技赋能的司法公正体系建设也正从上海出发,推广至全国范围内的安徽、云南、山西等在内的多个省市中去,更大范围地推进科技赋能我国司法公正的力度。

A.I.+教育:智慧课堂为教师与学生减负增效

自2018年9月起,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的英语老师张玉玮感觉到自己平日的工作强度明显轻松了很多。

对于张玉玮及其同事来说,有了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辅助,以往的作业批改、答案解析和质量分析等费时费力的工作环节,都有了全新的效率提升,如同是学校给自己配备了一位“教学助手”一般。

“以前考后答案核对的材料都需要统一到学校文印室打印,现在直接按一下‘答案发送’就可以了。”张玉玮谈到“智慧课堂”的效果时,举了一个微不足道但又实际受困许久的案例。

而这一改变的发生,正是源于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在该学校的实践运用。

时至今日,通过8个月时间的智慧课堂运用,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教学中涉及的考试、批改、成绩录入、质量分析等关键过程的赋能,日常的课堂效率和学习兴趣都实现了质的提升。

过去,布置作业过后,往往批改作业是任课老师最为耗费精力的工作,特别是英语80%的题目均由选择题构成,批改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几率比较高。如今,这一传统模式难题因A.I.的赋能迎刃而解。

现在华师大三附中的学生们只要通过平板电脑做好英语作业,老师会提前输入好习题答案,并且一个教研组的习题可以共享,学生做好作业后只要通过拍照或将答案输入平板电脑,就能够快速检测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除此之外,以往耗费较大时间与精力的课堂教学和质量分析,也因科技的赋能变得轻松起来。

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化学课堂上,柴老师运用“智慧课堂”的提问功能,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屏幕广播功能,还能够及时地将实验课上的化学反应,直观地同屏传送给每位学生进行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系统都会为每个学生生成专属的学习情况监测报告,针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实际情况,通过大数据来布置下一次学生作业的重难点,帮助任课教师实现精准施教。

由此,尽管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并不相同,但依托科大讯飞在上海实践的智慧课堂项目,使得“因材施教”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有了变为现实的可能。

“我用了这么多系统,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是我用过最好用的一个,每次考试会生成相应的知识点,而且考后会一键生成共性错题,学生们能够快速针对共性薄弱点进行练习。”谈及运用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效果,上海市鲁迅中学信息科技主任黄小媚如此总结道。

截至目前,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已经在上海近20所学校进行常态化的运用。

A.I.+人才培育:构建人工智能应用人才高地

时至今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已经满5年时间,在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才的积聚与培养成为上海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基础。

过去多年间,科大讯飞在上海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研发、应用等关键环节也做出了多重努力,推动科技赋能走向各行各业,为上海迈向世界级中心城市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科大讯飞与上海各高校、教育机构签订了包括翻译、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合作,为上海智能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众多行业应用型人才。

其中,2017年10月21日,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建上海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智能口笔译研究联合实验室。科大讯飞通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合作,将在机器翻译、人机耦合的同声传译、翻译辅助训练等方面探索合作,培养专业性人才。

结合上外培养翻译人才的传统教学优势,与科大讯飞在机器翻译领域的技术创新,使得上海的翻译人才培养有了更多接触和利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实质性提升。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透露,到2018年10月,一年时间经过54次对比实验,发现人机耦合的口译将信息完整度从88%提升到了97%,有效防止了译员口译时的信息丢失。

科大讯飞此前也在多个不同场合都曾明确表示过:人机协同、人机耦合,人工智能+,是未来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做成的,也是最符合社会伦理价值的。刘庆峰特别强调,人机的未来必定是协同发展的,人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人和机器的深度协作才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真正落地的关键,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伦理和人文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一直以来这种“产业+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科大讯飞在上海已经陆续实现了多方合作。

科大讯飞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揭牌联合实验室

在学科教育人才培育领域,2017年12月20日,科大讯飞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科大讯飞公司人工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通过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协同创新。

同样,在基础科学人才培育方面,2018年7月6日,科大讯飞还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共建“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脑与脊髓相关科学领域的认知障碍、麻醉、运动障碍”等前瞻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培育相关医学产业人才,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果产业化,为上海的“人工智能+医疗”共建新生态。

“让60分的医生有能力完成80分医生的工作,让A.I.完成80%的事务性工作,让医生专注于医疗服务。”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陶晓东在彼时的签约仪式上,如此总结人工智能对上海医学人才的培养作用。

上海,从改革开放初的工业中心城市到如今的科技创新之城,时代的转瞬间,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运用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动摇的DNA。由此,人工智能技术必然也将成为这座城市未来生产力阶跃的核心引擎。

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核心企业的集聚,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上海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助力上海成为A.I.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的产业高地。在近期召开的2019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对未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近日,工信部更是复函上海市政府,支持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未来面向制造、医疗、交通和金融等先行领域,建立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这或许也说明,人工智能正成为上海骨子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将为这座科创城市继续赋能前行,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城市!

讯飞人工智能合作协议同济大学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