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华为更懂智能安防新时代 智能安防新常态下还需跨越“三座大山”

2019-04-29 08:56:00

华为更懂智能安防新时代 智能安防新常态下还需跨越“三座大山”

一个人只能发出微小声音,而当大众都发出该种声音,成为共识后,那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毋庸置疑,这是属于智能安防的时代,AI是这个时代最具表征的技术符号。很有幸,记者于4月11日在合肥洲际酒店参加了主题为“星云聚合、智能进化——走进安防新时代”的2019 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峰会。大咖云集,共话安防新时代下的智能未来。

峰会现场

智能安防新常态下还需跨越“三座大山”

“新时代”说明了什么?当下的安防市场处在一个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这个变化一方面是技术的驱动,另一方面也是用户业务转型的需要。华为,作为安防后来者,要在智能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其取胜法宝在于深谙用户真实需求基础上保持产品与技术的引领性,并开放生态共建智能安防市场指数级的大繁荣。为此,此次峰会上华为中国地区部副总裁、华为中国企业安平系统部总裁岳坤在演讲中提到了智能安防新时代,还需跨越“三座大山”,即算力不足、算法不能互通共享和数据孤岛。

的确如此,新时代的智能安防出现了新常态,从行业应用看安防在加速智能化进程中,也面临不小阻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伪智能大行其道。高清智能是一个组合词,但高清具有明显的技术参数指标,一眼便能辨识是否高清,而智能在安防却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并未有一个共识性的注解,所以绝大多数安防厂家都在标榜智能,却为真正达到用户对于智能安防的真正期待。

其二,智能效能低,难以规模化应用。很多安防企业人工智能产品对于人脸、车脸的辨识,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并且在做结构化技术处理时,以静态特征的单场景环境为主,很少有在动作、行为等动态特征之间关联性做结构化处理。

其三,复杂场景应用难以胜任。在安防行业应用的AI大多没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只能根据设定的条件进行自主分析,而不能根据分享能力和积累经验提高完善自己。

其四,摄像机“脑力”开发不足,并未“物尽其用”。摄像机装上智能芯片,把识别、处理的过程从服务器转移到摄像机本身,从而降低后端压力,这种智能前移的方式在安防行业大受欢迎。算力是摄像机处理数据的能力,随着摄像机需要处理的数据特征越多,也就需要更大算力芯片的加持。但现实是2016年算力是0.3T,2017年是0.66T,2018年华为海思发布了3559A的芯片,它的算力是4T,今年二季度华为会上市升腾310芯片,可以做到16T的算力,算力在不断往前发展。但是我们的摄像机,从2016年的0.3T到2017年的0.66T,到2018年还是0.66T,2019年我们某些安防大厂推出的摄像机还是0.66T,这无疑阻碍和降低了智能化在安防行业的应用和推广。

其五,数据的壁垒。智能新时代无疑是对传统安防体系的一种变革,而之前已建的用户平台数据开放性低,共享度也低,所以很难开展多维数据融合分析与智能应用。与此同时,即便是AI平台,也因为各大AI独角兽各自为政方式形成了封闭平台,算法厂家之间也不能互通共用。

阻碍已成,也意味着突破也将开始。

华为中国区部副总裁、安平系统部总裁岳坤

华为,更懂智能安防新时代

“青春就象黄金,你想做什么,就能做成什么”。业界普遍评价,华为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能做到最好。尽管是后来者,谋定而后动的华为,为了迎接智能安防的新时代,展开了全面布局。

▌全境的智能,实现真智能的规模化与多场景应用

全境一词,在IT领域并不新奇,然而在安防行业却是记者的首次接触。据了解,公安部在《关于规范推进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建设的通知》中特别提到,新建摄像头智能化普及率要大于80%,就目前行业应用而言,搭载4T算力摄像机已经足够胜任用户当下所需,对于高于4T算力的产品应尽可能释放智能。于是,华为推出了智能1拖N产品,兼顾现网,将已建项目的非智能摄像机也具备“聪明大脑”,这也符合当下雪亮工程建设下探到区县乡镇一级的用户要求。

▌软件定义一切,也能在智能安防新时代再造风云。

2018年华为在业界首次推出软件定义的“五星”系列摄像机。该系列产品对于复杂应用场景,能依据场景化按需加载不同的软件和算法,通过多特征提取与识别、多摄像机间的协同、端云间的协同成倍地提高智能分析效率,内置实时图像质量检测与评估特性,并具备自我感知和场景适应性学习能力,让算法和应用不断迭代和演进。

▌“星云聚合”才能走进智能安防新时代。

华为在智能安防采用“云边端”架构,实现数据协同与共享,这与传统安防企业“云边”架构不同。华为认为在前端部分通过软件定义才能实现云化,而华为也将安防业界盛行的边缘计算升级成边缘云,从而实现云边端之间的打通和全场景数据高效协同。

▌平台场景化,战果快、易部署。

将智能平台场景化,其实就是华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体现之一。岳坤做了一个恰当比喻,华为将平台场景化后,将产生各类精装修方案的模块。这些模块提供开发和应用平台,用户和生态伙伴学习难度降低,让用户按需所求在自身业务流程和功能需要方面共同开发。这样,用户部署智能平台变得简便,也能快速应用到实战中收到效果,毕竟用户最了解自身痛点,发现问题就及时在平台上解决问题。

▌紧贴用户,将解耦进行到底,做大智能安防生态圈

2018年华为开启了生态纪,必将在智能安防新时代也有一番作为。智能安防,也是个圈。华为想做大做强这个圈,就必须将解耦进行到底。其实就行业现状来看,很多建设项目中平台解耦并不彻底,部分厂家在前端和视图库是解耦的,但是并未涉及到中间层。华为基于三十多年ICT积累,在他们的视角里,智能安防真正的解耦是要以云计算为底座,把硬件、平台、数据、算法应用分层做到解耦。华为此举是“人尽其才”,让专业团队做他们做擅长之事,而华为在硬件和平台方面擅长,就以此为研发方向主攻。同时在生态圈内基于用户需求和标准架构来进行合作分工。

这样的生态圈,才是真正的共赢、共建与共享。

星云在聚合,智能在进化,华为正在引领行业大步流星迈进智能安防新时代。诚然,要拥抱这个时代,还有许多征程,但,无论从哪一面看,华为都更懂这个时代。

智能大山中国云集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