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关于人工智能的版权疑惑:收益归谁?责任归谁?
2019-05-11 09:43:00
![关于人工智能的版权疑惑:收益归谁?责任归谁?](/style/img/no/47.webp)
你有没有发现,近年来,国内版权意识已经开始觉醒。
如今,各个音乐、视频平台上的很多作品,都需要付费购买会员才能收听、观看。创作者对于盗版已经「零容忍」,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加强与完善。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开始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能够创作作品的人工智能是否拥有版权?
在今天,4 月 26 日,第 19 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人工智能与版权的问题。
由黑洞引起的版权风波
就在前不久,黑洞照片引发了一场关于版权的舆论风波。该照片刚刚发布就被视觉中国据为己有,打上版权水印。
视觉中国在黑洞照片公布当晚,将该图片收入自己版权图库
最终结果是,视觉中国道歉,而黑洞照片,因为其背后是全球数位天文学家、软件工程师、天文望远镜以及计算机的努力,属于合作作品,无法分割,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它的版权公认属于全人类。
黑洞照片的版权风波平息了,但是,我们由此想到,对于能够独立创作作品的人工智能,它们所创作的作品,版权该属于谁?
AI 创作的作品拥有版权吗?
自从人工智能开始在文创领域崭露头角,它们的作品版权所属就备受争议。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独立创作能力也越来越强。
2016 年,日本研发的人工智能创作了科幻小说《电脑写小说的那一天》,不仅骗过了所有人类评审,还成功入围日本微小说文学奖。
2017 年 5 月,由微软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
2018 年 4 月,韩国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参与歌曲制作获得成功,自主开发能唱歌的「K-pop AI」。
之前,谷歌人工智能还能进行绘画创作,有画作甚至被拍出了 8000 美元高价。
前日,人工智能撰写的第一本书出版,书名为《锂离子电池:机器生成的前沿研究摘要》。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人工智能创作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对于这些作品,版权属于谁?其稿费、拍卖费等应该归谁所有?
有人认为,这些作品并不能算创作,只能说是算出来的,或者说,是模仿与拼凑出来的,因此不存在版权问题;
另一种观点则是,以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为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其生成语言的功能使它具有了原创能力。虽然作品距离大师还有很大距离,但也是创作,人工智能应该拥有版权。
全球尚无定论
对此,各个国家都有不同法律规定与举措。
英国:早在 1988 年,英国出台的《版权、外观设计和专利法》就承认,「计算机产生」的作品是没有「人类作者」的作品,并明确授予此类作品版权保护。
欧洲:2017年2月,欧洲议会出于版权保护的目的,提倡授予自主式机器人“电子人”的法律地位。
日本:2016 年,日本通过知识产权促进计划,其中重头戏就是建立人工智能创作产品「版权」保护法律体系。日本政府称其将通过这一计划建立新的注册系统,以保护人工智能作品的版权。
中国:我国《专利法》也正在逐步放开对计算人「算法」的专利保护,但针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专利申请,《专利审查指南》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美国:依据美国宪法中的知识产权条款,制宪者并未将通过机器人创作的、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写入该条款里,因为机器只是简单地根据程序指令做事,完全不需要任何物质奖励。
时至今日,此类探讨在全球范围来说,依然没有定论。
AI 受荣谁获益,闯祸谁担责?
众所周知,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训练下,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可能会做出「监护人」也意想不到的事情。
以此前 Uber 自动驾驶汽车事故为例。
2018 年 3 月,一名过马路女性被 Uber 的一辆无人驾驶 SUV 撞倒最终死亡。这是首例无人驾驶车撞人致死事故,当时掀起轩然大波。
最后,经调查,责任不在 Uber,而在于受害者本人,Uber 不承担刑事责任,而当时在车中的后备司机则需要接受进一步调查。
同年,特斯拉无人驾驶又造成一起自动驾驶系统致人死亡的车祸,最终交警认定,司机负主要责任。
这两起事故中,自动驾驶系统都没有被指定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有一天,自动驾驶完全实现无人驾驶,发生事故的话,该由谁负责呢?这是至今无解的问题。
同样的,如果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获奖、售卖,获益者又是谁呢?
人工智能的版权问题,还有很多待完善
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创作内容和其他产品,版权相关问题需要明确法律法规来解决。
如果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具备了「作品」的外观,从而构成版权法(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时,版权制度就必须回应如何界定人工智能作品的产权归属。
如果不明确界定人工智能作品的权利归属,任其成为「无主作品」,将会引发大量的法律争议,冲击既有的版权制度,甚至造成「盗版」无法管制的道德危机。
自版权制度诞生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版权产业的深刻变革,版权制度也随之调整。
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在 AI 的知识产权问题上,同样还有很多待完善。
最新内容
手机 |
相关内容
从概念到生产的自动驾驶软件在环(Si
从概念到生产的自动驾驶软件在环(SiL)测试解决方案,测试,解决方案,自动驾驶,传感器,评估,车辆,自动驾驶软件在环(SiL)测试是一种在计算微软Ignite 2023技术大会:人工智能
微软Ignite 2023技术大会:人工智能转型,技术驱动变革,人工智能,趋势,智能,数据隐私,企业,解决方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半导体主控技术:驱动自动驾驶革命的
半导体主控技术:驱动自动驾驶革命的引擎,自动驾驶,交通,自动驾驶系统,数据,车辆,自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基于穿隧磁阻效应(TMR)的车规级电
基于穿隧磁阻效应(TMR)的车规级电流传感器,车规级,效应,导致,自旋,测量,电动汽车,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驾驶技术的成熟,对所有遥不可及,终因AI触手可及
所有遥不可及,终因AI触手可及,出行,平台,无人驾驶汽车,导致,人工智能,学习,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事物曾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然而随着科技面向6G+AI,鹏城云脑的演进
面向6G+AI,鹏城云脑的演进,鹏城,人工智能,数据存储,脑可,智能终端,智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6G+AI(人工安森美宣布其Hyperlux 图像传感器
安森美宣布其Hyperlux 图像传感器系列已集成到瑞萨R-Car V4x平台,平台,到瑞,集成,图像,汽车制造商,辅助功能,安森美(ON Semiconducto黑芝麻智能助力亿咖通科技旗下首款
黑芝麻智能助力亿咖通科技旗下首款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成功量产交付,智能驾驶,计算,助力,首款,交付,智能,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逐渐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