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RISC-V将再次上天,NASA官方认证
2022-09-13 09:53:00
在RISC-V逐渐开辟的新应用生态中,大家比较熟知的有AIoT、汽车以及HPC等,这对于一个新架构的版图扩张进度来说已经相当惊人了。然而在航天这块,哪怕是Arm或x86也不敢说自己在这个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反倒是新玩家RISC-V,开始被各国的航天部门看上。
NASA选中的太空任务首选生态系统
9月6日,RISC-V的IP巨头SiFive宣布已被NASA选中,为NASA的下一代高性能航天计算(HPSC)处理器提供CPU核心。HPSC将用于未来所有的太空任务中,包括行星探索到月球和火星表面任务等等。HPSC将用到8个SiFiveIntelligence X280 RISC-V矢量核,以及四个额外的SiFiveRISC-V核。
Intelligence X280架构图/ SiFive
尽管这额外的四个RISC-V核心具体是什么并未写明,但SiFive表示该配置下的HPSC将提供当下的太空电脑100倍的计算能力。这样的性能提升将为一系列关键太空任务提供新的机遇,比如探测车自动驾驶、视觉处理、太空飞行、太空导航系统、通信和其他应用。
PolarFire® SoC FPGA Icicle套件/ Microchip
虽说选中了SiFive的RISC-V核心,但真正负责打造这个计算平台的还是Microchip。今年8月,NASA已经将在三年内构架、设计和交付HPSC处理器的任务交给了Microchip,从目前Microchip的产品阵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抗辐射的航天FPGA产品RT PolarFire,Microchip的PolarFireSoC FPGA的处理器子系统用到的也是SiFive的四个U54核心和1个E51核心,所以NASA选择SiFive作为IP供应再合理不过了。
至于拿来对比的芯片,应该就是用于毅力号火星车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RAD750了,一个2001年推出的PowerPC处理器,最大频率也只有200MHz,最高运行速度也只有2.66 MIPS,被新的HPSC甩开一大截也情有可原了。
NASA的第二次RISC-V尝试
其实早在2018年,NASA负责管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研究机构戈达德航天中心,就已经开展过RISC-V相关的研究项目。他们当时考虑RISC-V的想法很简单,随着基于IP核的FPGA处理器系统使用率越来越高,RISC-V架构这种开源架构拥有减少数据系统整体成本的潜力。
对于NASA的cFE/CFS(飞行器核心飞行处理器系统)软件来说,其本身就有开源相关的合作,RISC-V作为开源架构可以与其完美契合。将cFE/CFS移植到RISC-V架构上将显著减少开发周期和时间,也方便在未来的飞行任务中用到RISC-V架构的处理器方案。使用RISC-V架构和其开源工具将消除高昂的IP费用,也不再局限于单一供应商。
不过可惜的是,该项目似乎在2019年就终止了,停留在了应用研究阶段,RISC-V也没能真正用于NASA的飞行器数据系统上。毕竟在2018年到2019年那个时期,RISC-V的开发生态和IP生态还不如如今这么完善,而现在IP厂商和FPGA厂商都已经加入RISC-V的生态合作中来,RISC-V被NASA重新选中也是必然的。
RISC-V开始在航天芯片上攻城略地
其实在宇航芯片领域不少芯片都是基于SPARC这一架构的,尤其是欧洲宇航局采用的LEON处理器IP。不过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欧洲宇航局目前转向了RISC-V,RISC-V也已经上天过一次了。今年升空的TRISAT-R卫星,其星载计算机NANOhpm就集成了NOEL-V处理器IP,这是Cobham Gaisler最新的RISC-V IP,也是他们上一代SPARCv8产品LEON5的继任者。
NOEL-V采用了双发射8级流水线的设计,在复杂操作系统上运行的性能可以对标Arm的CortexA53,适合集成在FPGA和ASIC中。为了用于航空任务,该处理器核心推出了一个高容错的版本,让片上内存免受辐射效应的影响,因为辐射产生的错误可以在不影响软件实时工作的同时被即时处理。
国内著名的宇航芯片公司欧比特的不少宇航电子SoC也都是基于SPARCv8的,在性能、可靠性上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不过从欧比特推出的新产品玉龙810人工智能芯片来看,他们可能会选择转向Arm这个方向。
写在最后
随着NASA和欧洲航天局纷纷选择了RISC-V,剩下的航天强国中似乎就差俄罗斯和中国没有开始采取行动了。其实不然,香港航天科技早在2021年就宣布与上海微系统所达成合作,拟共同完成国内首个宇航级RISC-V高可靠性半导体的空间验证和卫星在轨测试。再者,中国的RISC-V生态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国内未来的航天任务用上RISC-V应该也是迟早的事。
NASA选中的太空任务首选生态系统
9月6日,RISC-V的IP巨头SiFive宣布已被NASA选中,为NASA的下一代高性能航天计算(HPSC)处理器提供CPU核心。HPSC将用于未来所有的太空任务中,包括行星探索到月球和火星表面任务等等。HPSC将用到8个SiFiveIntelligence X280 RISC-V矢量核,以及四个额外的SiFiveRISC-V核。

尽管这额外的四个RISC-V核心具体是什么并未写明,但SiFive表示该配置下的HPSC将提供当下的太空电脑100倍的计算能力。这样的性能提升将为一系列关键太空任务提供新的机遇,比如探测车自动驾驶、视觉处理、太空飞行、太空导航系统、通信和其他应用。

虽说选中了SiFive的RISC-V核心,但真正负责打造这个计算平台的还是Microchip。今年8月,NASA已经将在三年内构架、设计和交付HPSC处理器的任务交给了Microchip,从目前Microchip的产品阵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抗辐射的航天FPGA产品RT PolarFire,Microchip的PolarFireSoC FPGA的处理器子系统用到的也是SiFive的四个U54核心和1个E51核心,所以NASA选择SiFive作为IP供应再合理不过了。
至于拿来对比的芯片,应该就是用于毅力号火星车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RAD750了,一个2001年推出的PowerPC处理器,最大频率也只有200MHz,最高运行速度也只有2.66 MIPS,被新的HPSC甩开一大截也情有可原了。
NASA的第二次RISC-V尝试
其实早在2018年,NASA负责管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研究机构戈达德航天中心,就已经开展过RISC-V相关的研究项目。他们当时考虑RISC-V的想法很简单,随着基于IP核的FPGA处理器系统使用率越来越高,RISC-V架构这种开源架构拥有减少数据系统整体成本的潜力。
对于NASA的cFE/CFS(飞行器核心飞行处理器系统)软件来说,其本身就有开源相关的合作,RISC-V作为开源架构可以与其完美契合。将cFE/CFS移植到RISC-V架构上将显著减少开发周期和时间,也方便在未来的飞行任务中用到RISC-V架构的处理器方案。使用RISC-V架构和其开源工具将消除高昂的IP费用,也不再局限于单一供应商。
不过可惜的是,该项目似乎在2019年就终止了,停留在了应用研究阶段,RISC-V也没能真正用于NASA的飞行器数据系统上。毕竟在2018年到2019年那个时期,RISC-V的开发生态和IP生态还不如如今这么完善,而现在IP厂商和FPGA厂商都已经加入RISC-V的生态合作中来,RISC-V被NASA重新选中也是必然的。
RISC-V开始在航天芯片上攻城略地
其实在宇航芯片领域不少芯片都是基于SPARC这一架构的,尤其是欧洲宇航局采用的LEON处理器IP。不过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欧洲宇航局目前转向了RISC-V,RISC-V也已经上天过一次了。今年升空的TRISAT-R卫星,其星载计算机NANOhpm就集成了NOEL-V处理器IP,这是Cobham Gaisler最新的RISC-V IP,也是他们上一代SPARCv8产品LEON5的继任者。
NOEL-V采用了双发射8级流水线的设计,在复杂操作系统上运行的性能可以对标Arm的CortexA53,适合集成在FPGA和ASIC中。为了用于航空任务,该处理器核心推出了一个高容错的版本,让片上内存免受辐射效应的影响,因为辐射产生的错误可以在不影响软件实时工作的同时被即时处理。
国内著名的宇航芯片公司欧比特的不少宇航电子SoC也都是基于SPARCv8的,在性能、可靠性上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不过从欧比特推出的新产品玉龙810人工智能芯片来看,他们可能会选择转向Arm这个方向。
写在最后
随着NASA和欧洲航天局纷纷选择了RISC-V,剩下的航天强国中似乎就差俄罗斯和中国没有开始采取行动了。其实不然,香港航天科技早在2021年就宣布与上海微系统所达成合作,拟共同完成国内首个宇航级RISC-V高可靠性半导体的空间验证和卫星在轨测试。再者,中国的RISC-V生态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国内未来的航天任务用上RISC-V应该也是迟早的事。
最新内容
- Efuse是什么?聊聊芯片级的eFuse
- 英飞凌推出XENSIV胎压传感器,满足智能胎压监测系统的需
- FPGA学习笔记:逻辑单元的基本结构
- 创造多样信号的万能工具: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
- 位移传感器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与应用
- 开关电源供应器的功能、应用场景以及重要性
- 重庆东微电子推出高性能抗射频干扰MEMS硅麦放大器芯片
- 拒绝一次性芯片,新技术:无线升级芯片
- 芯片迈向系统化时代:EDA软件的创新之路
- 智能安全帽功能-EIS智能防抖摄像头4G定位生命体征监测
- 卫星应用受关注,GNSS导航芯片/模块发展加速
- AI边缘智能分析设备:智慧食堂明厨亮灶的智能化应用
- 美光低功耗内存解决方案助力高通第二代骁龙XR2平台
- 浅谈芯片常用的解密器
- 电路板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影响着机器人赛道的发展前景
- 直播回顾 |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功率半导体器件测试
- 写flash芯片时为什么需要先擦除?
- DigiKey 凭借品牌更新荣获四项 MarCom 大奖
- 高精度3D视觉技术,助力工业机器人实现汽车零部件高效上
- 不只是芯片 看看传感器技术我们离世界顶级有多远
- 加特兰毫米波雷达SoC芯片赋能室内安防新应用
- 所有遥不可及,终因AI触手可及
- 一种基于聚合物的化学电阻式传感器使患者检测更容易
- MTK天玑9300重磅发布:全大核时代到来,330亿参数AI大模型
- 如何测量温度传感器的好坏?
- ACCEL光电芯片,性能超GPU千倍,新一代计算架构将更早来临
- 如何利用示波器快速测量幅频特性?有何注意事项?
- 射频连接器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 STC15W芯片A/D、D/A转换的简单使用
- 群芯微车规级认证的光电耦合器备受电池BMS和电驱电控
- 芯朋微:服务器配套系列芯片已通过客户验证 可应用于AI
- 新能源高压连接器高压互锁(HVIL)功能详解
- FPGA和AI芯片算哪一类?芯片的不同分类方式
- MPS全系列电机驱动产品,助力新能源汽车实现更好的智能
- 基于穿隧磁阻效应(TMR)的车规级电流传感器
- 豪威发布新款 4K 分辨率图像传感器,适用于安防摄像头
- 苹果发布M3系列新款MacBook Pro/iMac:业界首批PC 3nm芯
- 硅谷:设计师利用生成式 AI 辅助芯片设计
- 电容式触摸按键屏中应用的高性能触摸芯片
- DigiKey 推出《超越医疗科技》视频系列的第一季

手机 |
相关内容
苹果即将推出Mac系列新品,或搭载3nm
苹果即将推出Mac系列新品,或搭载3nm M3芯片,芯片,搭载,推出,全新,市场,研发,近日,有关苹果即将推出新一代Mac系列产品的消息引起了广英特尔不应该担心英伟达Arm架构的P
英特尔不应该担心英伟达Arm架构的PC芯片?恰恰相反,芯片,英伟达,英特尔,调整,研发,推出,英特尔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主要以群芯微车规级认证的光电耦合器备受
群芯微车规级认证的光电耦合器备受电池BMS和电驱电控市场青睐,电驱,市场,耦合器,微车,认证,测量,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电池管ACCEL光电芯片,性能超GPU千倍,新一代
ACCEL光电芯片,性能超GPU千倍,新一代计算架构将更早来临,性能,新一代,计算,芯片,超过,处理速度,ACCEL光电芯片是一种新型的IRFB3207PB先在汽车市场爆发,UWB雷达进一步商
先在汽车市场爆发,UWB雷达进一步商业化,汽车市场,汽车安全,市场,汽车行业,高精度,性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市场不断爆发,而UWB雷什么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
什么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调节固定、应用、频率检查、如何安装及市场发展前景,计时器,频率,结构什么是扩展器,扩展器的组成、特点、
什么是扩展器,扩展器的组成、特点、原理、分类、操作规程及发展趋势,扩展器,发展趋势,分类,用于,扩张,状态,TNY266PN扩展器是一种用芯朋微:服务器配套系列芯片已通过客
芯朋微:服务器配套系列芯片已通过客户验证 可应用于AI服务器,服务器,客户,芯片,验证,人工智能,公司,芯朋微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