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残酷春天里的中国科技(一):当疫情直抵咽喉 对于科技行业上海意味着什么?
2022-04-15 09:38:00
写在前面:
作为科技领域的自媒体,日常做的事情就是和行业人士交流。近段时间,各个领域、各家公司的从业者普遍都在谈论这样一个观点:如今是中国科技若干年来最“冷”的时候,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中美贸易战和2020年疫情爆发 。
这其中,上海疫情当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同时也夹杂着非常多疫情之外的不确定性。比如全球供应链的焦灼,并未减少的科技封锁,乃至各种长期问题的积压。
对于科技行业和科技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问题众多的残酷春天。
当然,疫情之下安有完卵。与民航、旅游等重点行业,以及更大范围的民生产业比较来说,科技行业的受损或许不值一提。毕竟科技有基础供需,有国家加持,还有一定的周期性。整体而言科技从业者日子也算宽裕,不至于急速陷入危机。
但这个春天里的艰难和坚守,依然值得被看到与记录。因为科技并不仅仅是一条产业脉络,它是工业化的基础,是通往未来的大门。
科技走出如今的困境,或许也意味着更多企业、行业、地区、人能找到走出去的办法。
而直面问题,找到问题,本身也是探索答案的一部分。
中国科技行业如今最大的难关,显然来自上海疫情。
疫情本身无法对比,生命与安全不能用以比较,但疫情带来的行业影响烈度或许是可以量化的。以这种角度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上海疫情对科技行业的影响,不仅长期来看远大于当初的武汉疫情,短期直接影响恐怕也不在一个量级上。
武汉也是中国科技重镇,在光电子、高精制造等领域承担着重要区位作用。但与上海在中国科技京、沪、深三城鼎立版图中的地位显然不同。而且武汉疫情虽然造成了短期的恐慌与无措,但很快得到了控制,接下来掀起了复工复产的热潮。而上海疫情爆发以来,形势更加复杂,争议与问题频出。上海解封之后,掀起的将是产业复苏热潮,还是继续加码抗疫,似乎还有着太多不确定性。
如果说2020年初,武汉疫情袭扰了科技产业的臂膀,那么这个春天,科技行业迎接的是疫情直抵咽喉。
伴随着产业中轴线的暂停,惊慌、疲惫、困惑等等情绪正在蔓延。
对于科技行业,上海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似乎必须重新回顾一下老生常谈的问题: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中国科技发展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无数数据当然可以支撑这个问题的讨论,上海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或许早就是一种全球共识。当这座城市陷入短期停摆,一切任务归于抗疫防疫与物资调配,我们才能从微观层面看到为什么科技发展不能没有上海。
综合来看,上海是中国科技的交流中心、产业中心和供应中心,对整个科技版图的辐射情况非常复杂,是真正的牵一发动全身之地。
从供应链角度,小到手机,大到光刻机,或许每一项市场上流通的科技产品,都有某几个零件要经过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这还不包括上海港本身承担的供应链进口与中转职责。
中国科技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比其他国家更习惯,且依赖高效率的科技流通、人才交往与资金流通。而上海是最有效的科技交流窗口。钱、人、技术的交流交换在这座城市频繁上演。这里有成熟的国际互动平台,也有最便捷的交通网络。有个常识,在中国想要开一个全球性的科技展会,近乎只能在上海。因为只有上海的国际航班吞吐能力能满足分散在全球各国的企业人员,极短时间内聚齐在一座中国大陆城市。
疫情来到第三年,上海还有个被忽视的关键作用,就是这里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国内科技互动的“避风港”。科技是一个高度依赖交流的行业,但疫情之后,北京对集体活动举办始终保持高度谨慎态度,而深圳又毗邻香港,疫情反复拉锯。这让上海成为了最具确定性的科技交流舞台。
这个确定性非常关键,经常一项科技活动需要几个月的投入和准备。一旦临近日期被告知因疫情原因取消,不仅直观损失巨大,还会打乱产业节奏。而上海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疫情防控局面,加上鼓励经济活动的态势,让这里成为疫情后很多科技活动的唯一选择。
这也让上海疫情的影响烈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一地的疫情爆发。
复杂的供应链风险
这几天,上海疫情带给科技供应链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在中国科技界,有所谓上海研发、深圳生产、北京宣传的说法。这当然只是个简单归类,但也展示了上海在中国科技供应链中的区位指向。
如果深圳、东莞的工厂不开工,仓库不发货,那科技市场可能将马上没有东西可卖。但上海研发的东西出不来,基础零部件不能生产,进口的高端原材料进不来,那负面影响可能要在半年、一年后持续显现,甚至更久。
科技的基础是硬件,硬件的基础是芯片。而上海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集成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产业区位。其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并且在国内可生产的高端芯片中占有大量不可替代性。同时,上海以及周边的昆山、苏州等地,还是国际芯片企业、芯片代工厂的主要集中地。整个上海汇集了超过600家半导体公司,形成了以张江为主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上海疫情爆发之后,大家普遍关注的是芯片其他科技产品代工厂的情况。这类企业虽然也有部分停工现象,但整体而言相对封闭,工人吃住工作都在封闭厂区,受疫情影响相对不大。但除了代工厂之外,上海半导体产业链还包括形形色色的研发、测试、设计、贸易等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在浦东,是疫情开始后第一批被封锁的区域。这些企业或在家办公,或干脆停摆,由此造成的供应链影响可能是长远而巨大的。
半导体仅仅是上海科技优势区位的一个代表,在众多科技领域,上海都有集群化的布局,并且偏向产业上游。这次疫情的不确定性,将给若干供应链带来持续性震荡。比如上海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中心,汇集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大量新型车企;上海这几年发展了庞大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拥有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公司,并且上海还是BAT、华为、微软等科技巨头的重要研发基地。
上海停摆,以及这轮疫情过后可能存在的防疫政策改变等等不确定性,将给整个科技供应链带来诸多麻烦。
显性的问题在于,必然将出现很多行业难以开工,产品无法生产的僵局;隐性的问题则在于研发节奏被打乱,原材料进口市场出现波动,这可能导致整体科技进程被拖慢。
中断的商业轨迹
科技从业者的工作特点是需要密集出差,尤其是市场和品牌人员。年底一看,大家虽然足迹遍及全国,但基础路线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来回往返。科技行业的长期发展,让这三座城市,或者说三个产业区位形成了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你很难只去其中一两个地方,也很难频繁去到其他城市。
当上海被疫情所困,我们都知道进出长三角是非常难了。但同时,深圳广州的疫情还在反复拉锯,时有时无,而北京高度提高了进京防疫需求。目前这种局面,导致科技行业需要的差旅、沟通,交流,展示,基本陷进瘫痪。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是高科技领域,那远程沟通怎么就不行呢?理论上似乎如此,近几年的磨练也让远程办公、上直播发布会成为了常态。
但这类沟通交流方式,却远远无法满足科技产业的内部需求。无论toC还是toB,科技产业是一个技术更新极快,始终高频进化的行业。每年都要有新东西给客户,每个季度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升级。这也导致市场、品牌人员需要跟客户频繁接触,密集展示。只有这样才能匹配供需,达成合作。
直播发布会的形式,或许在手机、互联网等面向大众的发布中比较适用,却无法满足toB的沟通需求。这个领域很多合作都是在展台之前、峰会间隙聊出来的,此前供求双方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合作,所以需要密集的见面、开会、策展、宣传。整体商业轨迹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天天出差,周周开会,月月发布。
当上海这个原本不可多得的沟通平台被封闭,深圳广州频繁出现疫情,而北京压根就不可能,在严格的防疫形式下,也不会有哪里愿意站出来承担这一职能。键盘侠当然可以说,疫情期间干嘛做没用的聚集?甚至说那些“四处乱窜的人”非蠢即坏。
但是又有谁会花着钱,冒着风险,做“没用”的聚集?谁愿意无缘无故四处乱窜?
更可怕的是,上海疫情之后的外溢风险有多大?防疫政策会如何走?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笼罩在前方。
更重要的是“士气”
有没有发现,这轮疫情里科技公司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2020年初疫情刚刚爆发时,AI、大数据、物联网轮番上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科技抗疫热潮。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健康码、AI红外线测温、无人配送,都是当时科技抗疫的直接产物,甚至病毒分析和疫苗开发也大量融入了信息和智能技术。
但在这轮疫情里,科技和互联网公司能做的已经非常有限。能贡献的技术早就投入了抗疫一线,对抗疫的支持早已经常态化。眼前只有自己或同事被隔离在疫区,一次出差后面对的是封条,开会确定的各种事项都难以推进,预算在削减,KPI压力在激增。
这种时候,科技从业者面对疫情不再是同上战场的激昂,而是一些深深的无力感。
打击科技行业士气的另一个因素,是这次疫情偏偏爆发在上海。要知道,上海是科技防疫的先驱。大量技术投身其中,大把财政预算花在数字化建设上。这轮疫情之后总结经验教训,科技投入会被如何判定无用吗?未来我们还会相信科技守卫社会的力量吗?
在一支输球的球队里,一位球员的高光表现往往无济于事,更何况恐怕根本没有他表现的机会。
这时的科技公司,最多只能按部就班开展业务。无法结合实事,投入抗疫工作,也不敢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产品与技术。做什么都显得不合时宜,大家都在等待听到一些好消息。
接下来,会怎么样?
科技产业会在无休止的防疫与封锁中度过这一年?还是有某种契机,某项政策,某种技术吹响反击的号角?
一般来说,科技的重大利好来自三个方面:有市场升级需求涌现,比如人口和消费红利;有美国那边传来可参照的技术利好,比如元宇宙、深度学习;有重大政策推动,比如新基建。今年来看,美国科技创新乏善可陈,科技封锁线依旧顽固。政策导向或许可以短期推进市场振兴,但不解决根本问题,更何况很难预判。
那我们能不能从国内市场端着手,用企业端、消费者端的市场需求提升,抵消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可能是夏天、秋天,甚至下一个春天才能知道的答案了。
并不是只有封城和抗疫时才需要团结一致。接下来回归经济发展的常态,或者适应新常态,复苏产业,持续进取,才更应该在一起,才更需要精诚一致。
从现代化开始,关于未来的一切故事,都是围绕科技展开的。
春天依旧在继续,我们在等待一场反击。
最新内容
手机 |
相关内容
DigiKey 推出《超越医疗科技》视频
DigiKey 推出《超越医疗科技》视频系列的第一季,推出,医疗科技,健康,需求,产品,诊断,全球供应品类丰富、发货快速的现货技术元器件台积电1.4nm,有了新进展
台积电1.4nm,有了新进展,台积电,行业,需求,竞争力,支持,芯片,近日,台积电(TSMC)宣布将探索1.4纳米技术,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举措,将有望为E阅流智作:一种全新的生成式AI视频制
阅流智作:一种全新的生成式AI视频制作方式,或将颠覆专业视频生产,生成式,全新,视频制作,数据,学习,用户,阅流智作是一种全新的生成式A先在汽车市场爆发,UWB雷达进一步商
先在汽车市场爆发,UWB雷达进一步商业化,汽车市场,汽车安全,市场,汽车行业,高精度,性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市场不断爆发,而UWB雷DigiKey 凭借品牌更新荣获四项 Mar
DigiKey 凭借品牌更新荣获四项 MarCom 大奖,四项,机构,明尼苏达州,公司,行业,产品,全球供应品类丰富、发货快速的商业现货技术元件挑战 EUV!佳能发布新型 2nm 光刻机
挑战 EUV!佳能发布新型 2nm 光刻机,用于,突破,多重,产品,行业,结构,佳能(Canon)作为全球领先的摄影器材制造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提供高汽车芯片持续旺盛的需求下,IGBT/MCU
汽车芯片持续旺盛的需求下,IGBT/MCU为何还一芯难求,需求,汽车芯片,用于,原因,控制,芯片,汽车芯片是现代汽车中的重要部件,用于控制和华普微推出首款Matter模块,助力智能
华普微推出首款Matter模块,助力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模块,助力,推出,首款,互通,华普,华普微电子(HUAWEI Microelectronics)是华为集团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