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科研型、应用型人才紧缺,怎么培养“好用”的AI人才?

2021-06-26 09:09:00

科研型、应用型人才紧缺,怎么培养“好用”的AI人才?
近日,GCVC全球人工智能视觉产业与技术大会在青岛举行,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系教授纪荣嵘、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栋、中国高校创新教育联盟投融资专委会秘书长孙焱、青岛大学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杨熙鑫、南京南邮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定成在论坛上就“AI人才培养未来方向探索”进行了深入探讨。

AI竞赛 人才培养的“练兵场”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创新人才培养对产业的发展与革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高校,还是在企业,AI人才培养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是多个维度的,科研训练、AI 技能竞赛成为培养、发掘优秀 AI 人才的重要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栋认为,深度学习等研究方向与竞赛深度结合,有利于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短期AI竞赛的实践、训练,加深对理论,以及知识细节问题的理解。 中国高校创新教育联盟投融资专委会秘书长孙焱提到,以赛代训的促进手段,激发了学生内在动力,也是以学为中心的体现。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华为杯”、ACM大赛、互联网+大赛等竞赛经历、项目经历,让学生的职业面试、考研面试加分,从而有机会进入更适合的企业或高校深造。 除了技术上的提升,对商业模式的运作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南京南邮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定成认为,AI竞赛对大学生创业来说是一个练兵场。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对未来团队组建、公司的运作上都会得到全面的锻炼。

多维度发展 培养“好用的”人才

校企合作往往需要的是多方面素质、“好用”的人才。因此在AI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技术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样重要。此外,杨熙鑫认为,技术是和产业应用场景的对接,学生具备让技术扎实落地的能力同样重要。 李定成认为学生还要具备哪些能力是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他从学生培养和人才发展的角度进行分享。 从学生的培养角度来讲,高校理论体系比较完善,学生在这里完成了基础技能的培养。但是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能力的全面性和未来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一是要注重通识教育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AI产业。否则一旦时代有变化,学生很难换到新的方向。 在人才发展的角度上,李定成提到了有三个阶段:人材—人才—人财。在校生是可造之材,在学校培养之后,具备了具备特定才能;在走向社会之后,人才与产业融合,最终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人财。 调查数据显示,除了工程技术人员,部分高校生在毕业后会选择科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作为未来发展方向。重庆大学公布的“2020界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占比前十位)”统计显示,42.84%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科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的占比为8.52%、7.61%,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 对从事科研型的AI人才来说,除了学术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关注的?王栋分享道,要选择一个真心喜欢的方向,其次是你的论文、研究在业界能否带来影响力。

产学研合作,通过平台赋能人才成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家曾多次发布相关政策表示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校AI人才培养离不开产学研界的通力合作。以南京为例,南京正在建设“中国智谷”,打造AI产业新地标。李定成介绍,南京智谷依托南京开发区的产业基础,以及将近20座高校院所丰富的创新资源,与清华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院校共同建设研发机构,重点发展以AI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今已有约300家AI企业、5000多名研发人员。 通过打造服务平台,再赋能人才成长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卓有成效的方式之一。其中,南京南邮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为智谷内的高校以及人工智能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把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平台上做对接,完成高校走向企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应用型人才。 杨熙鑫认为,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几个城市之间的产业资源、市场资源的充分协作,更应该是全球资源的协作。AI领域本来就是开源文化,如果把整个生态打造的更加繁荣,可共享,可协同,才能逐步打破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人才的不平衡。

小结

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的竞争。“芯片短缺潮”侧面反应了我国半导体行业人才的稀缺,“人才培养”被划上新的时代的符号。对于AI人才培养,纪荣嵘强调了两点,一是课程的设置上要多样化、全链条,而不是标准化培养;二是实践,例如到一线企业实习。此外,AI人才与垂直行业相结合,才能避免AI人才“内卷”。

产业人工智能用型系主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