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Mini LED何时实现规模化商用?

2021-02-05 15:29:00

Mini LED何时实现规模化商用?

在LED显示屏上市公司普遍陷入净利大幅下滑甚至是亏损之下,2021年已经悄然走来。笼罩在一片阴云中的LED显示产业链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Mini LED。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整个Mini LED产业链中,设备厂商已经率先感受到了这种温暖,并已经展开了一场竞赛。

不管是科创板IPO已经审核通过的新益昌、亦或是刚刚收购Uniqarta的K&S,还是斩获希达7000KK MiniCOB产能大单的ASM太平洋,甚至是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的普莱信智能,过去的两个多月里,Mini设备端传来的好消息也预示着Mini LED正加快走向大规模的商用。

其实,在2020年,Mini LED直显已经开始在部分高端的会议室和商业场所开始小规模应用,TCL、小米等已经推出了Mini LED背光电视。但这离规模化商用显然还尚有距离。

后续设备、产业链配套以及消费端的接受程度都将成为这场竞赛中的变数。来自设备端的引擎力量能否带动,还尚未可知,但一切正在朝着积极的一面变化。

为何是设备端率先启动

据外媒报道,2月3日,K&S宣布已收购100%的股权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技术公司Uniqarta的总部。

据透露,这一战略性收购包括Uniqarta的专利组合和其他知识产权。在K&S第二财政季度完成收购之前,K&S与Uniqarta进行了广泛合作,加速推动LED芯片转移技术商业化的进程。

据高工新型显示了解,Uniqarta基于激光的高级贴装(LEAP™)技术以高精度、超快的激光转移贴装系统著称,这一转移技术也将加速Mini LED尤其是背光应用的普及。

“去年Mini的应用已经有加速之势,设备厂今年在产能和研发上肯定有大动作。”有封装厂的高层告诉高工新型显示,相较而言,目前设备的问题已经成为关键,精度、速度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距离。

就在同一天,长春希达也宣布与ASM太平洋强强联手,在2020年共同打造了基于Mini COB封装技术的智能生产工厂,新增Mini LED产能7000KK/年。

据希达电子总经理王瑞光介绍,目前投入的ASM太平洋SIS智能生产系统,实现了ASM的先进封装设备、机器人与信息技术在公司发展布局中的完美融合。

从市场传来的消息显示,目前各家设备厂商在Mini LED领域都已经开始与封装厂进行捆绑,配合研发等。

高工新型显示在此前的采访中注意到,成本问题是众多下游应用厂商对Mini LED规模化商用所关注的焦点。

设备精度、转移速率等都是决定成本的重要因素。设备端在新年率先动作也就成为必然。

国内厂商崛起

近日,国内设备企业普莱信智能宣布完成1亿元的B轮融资,本次融资吸引到众多先进制造领域和半导体领域顶尖投资机构参与,由元禾厚望领投,老股东云启资本、光速资本、复朴资本等跟投。

普莱信智能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助力普莱信智能推进先进封装设备、Mini LED巨量转移设备等产品研发和量产,帮助公司全面掌握先进技术,加速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同时帮助公司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建立华东分公司及全球化市场推广。

高工新型显示了解到,目前包括新益昌、吉洋视觉、华腾半导体、普莱信智能、盟拓、微组科技、九纵智能等在Mini/Micro LED生产、检测返修设备领域虽然和国际龙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在Mini LED领域,国内设备产品已经进入各大封装企业开始实际应用。

此前已获得科创板IPO审核通过的新益昌就推出了一款Mini LED六头全自动高速固晶机(HAD8606A)。

该设备首先是实现LED连线自动化运作,突破3mil小芯片的生产运作,生产周期达120K/H;其次同一基板同时一次性完成RGB三种芯片固晶,解决了人工搬运及人为导致不良问题,良率可达到99.998%;以及实现高速、高精度的固晶要求、色差一致性等等。

据高工新型显示从产业链了解到,新益昌的该款设备获得了众多客户的好评。有客户认为,这款产品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满足Mini RGB市场需求。

“国内设备厂商虽然底蕴不如国际设备龙头那么深厚,但优势在于更贴近客户,反应迅速,尤其是在MiniLED方面,设备研发需要和封装厂、下游应用端紧密配合,在这方面,国内设备企业有着独有的优势。”熟悉产业链的资深人士认为。
      责任编辑:tzh

芯片亏损曙光上市公司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