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德味”对手机摄影有多重要? 手机和专业摄影的区别

2021-01-17 09:07:00

“德味”对手机摄影有多重要? 手机和专业摄影的区别

如果诺基亚自家的智能手机业务还活着的话,或许会像落寞的A站(即AcFun)面对现在B站一样,感叹这曾是朕的江山。

诺基亚早期在手机摄影领域有过很多探索。早在2005年,诺基亚就联合卡尔蔡司发布了N90手机,搭载经蔡司认证的镜头。

在那个时候,或许没人想到手机摄影可以在日用领域与相机媲美,把大部分卡片机扫进历史的尘埃中,更没能想到后续手机摄影和影像厂商的合作,竟会是如此的密不可分。

基于以上现状,“智能相对论”想讨论三点:一是目前手机摄影与专业相机的差距在哪里;二是“德味”究竟是什么味,为什么手机巨头如此热衷于联合德国摄影巨头;三是目前手机摄影行业和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手机和专业摄影的区别在于适用领域

首先明确一点,手机摄影和相机摄影是摄影两种不同的模式,两者虽然有一定的重合,但都是无法相互代替的。以目前的态势而言,手机摄影集中在日用领域,相机则多用于专业领域。

随着手机摄影能力在专业化领域的不断进步,手机会不会取代相机的也越来越被频繁讨论。

“底大一级压死人”,可能是我们在争议中最常看到的一句话。

“底”即相机和手机图像传感器(CMOS),底的大小就是指传感器面积的大小。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底大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单位像素面积增大,单个像素就会接受更多的光线,在拍摄时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得到的画面噪点也就会更少。这对光利用效率低的CMOS来说,是一个显著的提升。

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MOS尺寸越大,得到的照片的画质确实会更好,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是没有问题的。

手机的CMOS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到了1/1.7英寸。但是受制于设备的空间,依旧远小于相机,这也是手机摄影和相机差距最大的地方。

不同的底面积比例示意图

除了底的天生不足之外,手机与专业相机在远距离长焦拍摄差距也比较大。

我们经常看到的专业长焦镜头,采用的是无损的光学变焦,受困于光学的物理原理,以及长焦摄影需要的高速马达等部件,长焦镜头的体积往往很大,被戏称为“大炮小炮”。

而在手机摄影上,采用伸缩式摄像头达到长焦镜头效果,在厚度上让消费者难以接受。手机厂商采用的主要是“混合变焦”,先由长焦镜头拍摄得到图像后,再通过算法的二次剪裁和放大来实现。但是这种混合变焦距离越远的下画质降低的越厉害,稍远点就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采用伸缩式镜头的三星S4 ZOOM

而厂商在另一个地方寻找出路。

一是提高像素,这在手机摄影发展的早期效果极为明显。更多的像素意味着更清晰的细节,从80万到1200万、6400万,甚至现在部分三星和小米的机型已经上探到了一亿像素,照片从模糊不清到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是像素的提高在推动。

然而像素对照片观感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用手机屏幕的情况下,像素分辨率超过视网膜屏幕要求后,带来的提升观感已经很低了。

以搭载了1亿800万像素的小米CC9 Pro为例,从按下拍照按钮到成功出片大约需要3到4秒,过高的计算量对手机芯片压力更大,造成发热和卡顿以及续航时间缩短,影响使用体验,对目前的手机来说,盲目的追求高像素已经成了噱头。

“智能相对论”了解到,手机摄影的另一个探索点在算法上。

在摄像系统的狭窄空间里,手机厂商的工作更像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感光元件趋同化的情况下,算法成了手机厂商必争的点。所谓相机的算法,就是将相机图像传感器接受光线产生的电信号最终转换成图像的软件处理过程,不同的算法也是各家优化能力的体现。

目前手机厂商对算法的探索发力都集中在AI降噪、白平衡、夜景拍摄和数码变焦等领域。而具体到每个厂家,苹果更倾心真实性,追求“所见即所得”,vivo、OPPO在前摄美颜自拍以及风景拍摄等领域比较擅长,而华为在黑白摄影和调色领域有着长久的经验积累,总体而言各有所长。

“德味”究竟是什么味,对手机摄影的提升有多少?

回到手机摄影上来,“德味”究竟是什么味?

“德味”通常是指照片的红和蓝色,尤其是红色表现浓郁,色彩过渡自然(即油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德味是暗部细节和锐利度等综合指标中最平衡的一种风格。

“德味”更像是一种略带玄学的照片风格。这就好比,“智能相对论”随便翻开一本文集,字里行间透出饱经风霜后的平和与坦然,那就很可能是沈从文老先生的;而笔锋中带着激烈的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气息力透纸背,哪怕未署名,也能看出是鲁迅先生的文笔。

德味也和这种感觉类似,都很难用具体参数指标物化,就好比很难用指标衡量一个文学家的创造风格,但是在看到“德味”风格的照片时,却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技术和人文气息。

那么,手机厂商和德国摄影界巨头的联合,对手机摄影是真有帮助还是说仅仅只是给产品贴了个“金标”呢?

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从手机出片的效果来判断,把华为徕卡机型和普通机型以及vivo X60系列和其他vivo机型的对比。

根据“智能相对论”的比较,无论是和徕卡合作过很久的华为,还是新晋联合蔡司的vivo,他们合作机型拍摄的照片,在风格上有着明显不同的倾向。相对于常规机型,华为徕卡机型黑中带亮的“黑白味”广受好评,而vivo蔡司机型的Biotar人像风格也别具风味,两者在丰富的暗部细节和色彩上略带失真的油润风,确实是要优于没有“德味“的机型。

木西AlexanDENG华为P10样张的“黑白味”

vivo X60蔡司风格人像

但是根据“智能相对论“的观点,联合巨头对手机摄影来说更像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华为、vivo与徕卡、蔡司合作的机型,使用的依旧是韩国或者日本的CMOS,摄影实力的提升也是自身在算法上深耕的结果。手机摄影整体实力还是要看各家技术的累积和产业链的进步,联合是推动者而非主导者。

为什么手机厂商如此热衷“德味”

第一也是最直接的一点:在德国摄影界大拿的帮助下,更好的提升本手机的拍照实力。比如华为和徕卡联合后摄影实力迅速提升,在当时国产领域一枝独秀。而最近vivo与蔡司成立联合影像实验室,与摄影巨头在算法上进行合作,获得由蔡司提供的镜头T*镀膜工艺后,摄像实力也取得了不错的进步。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智能相对论”认为,寻求联合的背后,是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手机厂商,对产品独特性的追求和高端化的渴望。

对手机厂商来说,虽然算法和堆料上已经做的很好了,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绝大多数消费者也看不懂厂商卖力宣传的参数,对厂商来说,就好比“富贵还乡”却只能“锦衣夜行”。

而联合徕卡、蔡司等摄影巨头,则可以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做出一抹亮色。手机背后的“Leica”或者小蓝标“ZEISS”能对拍照实力有多大的提升还不好说,但是这个标也是实力的一种证明,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通俗点说,对“B格”的提升,可能不止一点半点。

这样就可以解释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偏偏是徕卡、蔡司这些德国光学巨头,而非日韩厂商尼康、佳能和索尼呢?尤其是索尼,其在手机高端CMOS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相对而言可能是更好的联合对象。

相对于日本和韩国,德国制造在国内的口碑和号召力要强的多。徕卡、蔡司在高端领域的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其产品的高昂售价让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以徕卡为例,单相机的售价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单个镜头的价格也在万元到十几万之间。

如果说佳能、尼康是摄影界的奔驰宝马,那么徕卡、蔡司就是保时捷和劳斯莱斯。都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高门槛让很多的人一生也没能拥有一台徕卡,只能背着红圈佳能,引以为遗憾。

而现在,无论是在发布会上还是官网界面,手机厂商都会把徕卡、蔡司等放在主界面,进行大篇幅的详细讲解和展示。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即便提升并不大,和这些品牌专业相机也并无太大的关联,但仿佛只需要数千元,就可以把这些大多数人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握在手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以经不单单是一台手机能够相比较的了,更何况另外还附赠一台不错的手机。

德国摄影巨头在品牌联合上相当谨慎,数十年来只和寥寥几个品牌进行过合作。根据“智能相对论”的了解,华为需要拿出一部分手机的利润给徕卡,算是两者的合作费,而vivo和蔡司和合作有没有合作费尚未可知,显然也不太可能是免费的。但是相对于付出的这些代价来说,通过合作提升产品溢价和品牌价值是一件极其划算的事情。

摄影大师Ansel Adams(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只有好照片,没有好照片的准则。摄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手机摄影都是一个黑箱——我不需要知道使用了哪些技术,我需要的是拿出手机来就能拍到一张赏心悦目的照片,而“德味”的背书可以很轻易的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不拼“德味”拼“国味”

目前手机摄影在整体进步的同时,也在朝着不同的细分领域发展。

随着iOS 14的更新和iPhone 12系列的发布,苹果在摄影领域愈加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iPhone 12 Pro系列在拍摄时提供ProRAW的保存格式,而非标准的JPG格式。ProRAW格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完整的保存手机拍摄的所有细节,以便专业人士根据后期需要自由调节,在这一自由度上,已经可以和专业相机媲美了。

而在国产方面,华为依旧是摄影综合实力中硬汉的代表,小米则在大像素的路上越走越远,OPPO采用潜望镜式的摄像系统,在变焦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vivo则依托微云台防抖技术和在人像摄影方面的积淀,也隐隐有赶超国外第一梯队厂商的迹象。

总体而言,各个手机厂商在摄像上的实力差距并不大,在不同领域互有胜负,打的有来有回。

而在手机摄影最核心的零件CMOS上,目前还是日韩厂商在垄断。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机传感器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CMOS芯片的销售占比中,索尼占了44%,三星占了32%,合计达到了76%,而中国厂商则在10%左右。

而且,在高端领域,即像素在2000万以上的市场,索尼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

在国内市场的中低端领域,也就是像素小于2000万的市场,以格科微和豪威为代表的国产CMOS厂商占据了50%的份额,在自身发力和国产手机厂商的扶植下,整体增速很快。

2020年10月15日,豪威科技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大光学格式的1.0微米的64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也代表着国产正式向高端发起冲击。

随着国产手机摄影在算法和设计上的进步,以及手机摄影底层产业链的不断发展,“智能相对论”很期待以后的手机摄影,不再需要拼“德味”,而是拼“国味”。

早期影像诺基亚竟会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