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关于电子视像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0-12-22 09:19:00

关于电子视像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进入了“由大到强”的发展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十四五”期间,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及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在新型显示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电子视像产业将迈上新的台阶。

2015年—2020年,我国彩电平均尺寸从44.5英寸增长至52.9英寸,每年增大1.7英寸,面板面积增长约合7.2%;4K超高清电视渗透率从30.8%增长到71%;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渗透率从1.7%增长到61%。此外,激光电视、OLED、量子点背光液晶、Mini-LED背光液晶、叠屏液晶等技术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日益巩固

“十三五”期间,随着新增投资逐步转化为新产能,全球显示产业链进一步向我国大陆集中。从2015年到2020年,以面积计算的显示面板产能从0.58亿平方米增长到1.9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27%,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彩电年产量从2015年的1.4亿台增长到2020年的1.8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达4.6%,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5%。我国终端和面板占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为行业带来规模经济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吸引了产业链上游企业向我国集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显示产品应用进一步扩大,商用显示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保持了25%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020年商用显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有望超过彩电零售市场规模。

国内彩电需求量基本维持平稳,总量约5300—5500万台,零售量维持在4600—4800万台水平。尽管近年来市场单价出现快速下滑现象,由此带来了以金额计算的市场规模以每年6.6%的速度萎缩,但彩电内需远未到达天花板。目前国内彩电保有量约6亿台,按照7年换新的周期计算,彩电市场的理论规模应为8000万台水平。近年来,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加速了换新频率,同时也带动了消费升级需求。总体而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市场仍具有一定市场增长空间。

显示技术、产品和品牌茁壮成长

5G、人工智能、物联网、超高清视频为终端产业打开了新蓝海,吸引了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等手机品牌厂商加入大屏终端市场竞争。

大屏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的节奏不断加快。从2015年到2020年,彩电平均尺寸从44.5英寸增长至52.9英寸,每年增大1.7英寸,面积增长约合7.2%;4K超高清电视渗透率从30.8%增长到71%;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渗透率从1.7%增长到61%。此外,激光电视、OLED、量子点背光液晶、Mini LED背光液晶、叠屏液晶等技术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和产品升级,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信息娱乐体验,也让中国品牌获得更多与世界一流品牌竞争的砝码。

随着内需市场逐渐饱和,彩电生产厂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设立组装厂、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提高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如:TCL在美洲、海信在欧洲、创维在东南亚、小米在印度均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并建立了自主品牌的美誉度。2015年至2020年,彩电出口(含整机和散件)从8000万台增长至1.2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达7.5%,预计2020年占海外市场份额将达到55%。

电子视像产业发展相关建议

“十四五”期间,我建议电子视像产业从打造内容服务生态、更新消费观念、加速商用显示产品普及、加强新一代显示技术在大屏应用、注重知识产权等五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要以市场化力量打造万亿级内容服务生态。今天的大屏终端不再是单一的广播电视接收机,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它实现了视频点播、在线服务、语音交互、物联网交互等多种功能;通过便捷的网络连接,产品渗透到客厅、书房、卧室、健身器械、甚至冰箱门上,成为线上影院、线上课堂、线上商店、线上医院、线上会议室、线上健身房、线上游戏厅、物联网中枢、可视门禁等“显示无处不在”的载体。

当前,大屏终端的内需市场规模大约为1500亿元,而围绕6亿台存量大屏提供以OTT模式为代表的内容服务将形成万亿级消费市场,对扩大内循环意义非凡。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软硬件一体化体验和内容服务去购买终端产品,而非为了硬件本身。但长期以来,内容服务的创新速度远滞后于硬件。提高内容服务的供给质量,成为了大屏终端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议在加强信息安全监管的同时,继续提升内容服务产业的市场化水平,通过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持续扩大内循环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更新消费为全球最大终端消费市场释放潜力。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彩电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存量更替”为主的市场,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内循环的规模。人口总量不及中国1/3的北美市场,每年彩电消费量与我国基本相当。究其原因,主要是北美市场彩电的更新换代周期相对合理,而我国彩电产品超期服役现象较为普遍。

为了规范彩电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了电视机安全使用年限的相关社团标准,确定产品安全使用期为7年,并带领龙头企业持续开展“汰旧换优”行动。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也将“汰旧换优”列为推广超高清视频的重要措施。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颁布的《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里也明确提出了促进更新消费的政策措施。

但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回收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仍需要政府的宣传引导和大力扶持。建议采取财政补助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自愿淘汰超期服役彩电产品的消费者发放“以旧换新”补助,鼓励消费升级;同时,结合彩电回收成本高、残值低等特点,对回收处理环节给予阶段性补助,通过2—3年的社会工程,改变现有的消费观念,并建立起完善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

三是规模经济加速商用显示产品的全面普及。中国发展成为显示产业大国,得益于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和执行效率,也得益于行业协同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大屏终端为例,近十年间,仅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就组织上下游企业制定了100多部社团标准,从尺寸、性能、结构到接口均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使得面板及主要零部件实现高度兼容,并以最大批量生产,终端制造成本以每年10%的平均速度下降,且品质不断提升。而商用显示领域长期以来采用“工程定制”模式生产,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维修备件库存压力巨大。

当前,行业迎来了“显示无处不在”的发展新机遇,各行各业对显示终端产品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巨大市场需求下,商用显示可以参照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规模经济,大幅降低成本。此外,还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增加健康护眼等关键指标,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鼓励商用显示领域的制定社团标准,并把关系到安全健康的标准纳入国标和行标体系建设范围。

四是大屏应用助力新一代显示技术弯道超车。从CRT时代开始,我国显示技术一直在追赶国外的步伐。如今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LCD显示产业大国,OLED柔性折叠屏也有望追平韩国。而新一代显示技术,包括印刷显示、Micro LED等技术已处在量产前夕,与国外基本保持技术同步,并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牵引新技术发展的火车头非大屏终端莫属。一台大屏终端消耗的显示面积相当于小屏的100倍以上。印刷显示和Micr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在大屏终端上应用推广,便能快速实现规模经济,推动上游材料和设备成本大幅降低,应用范围进而可扩展到中小屏、穿戴、商用、车载等场景。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制定详细的产业化路线图,并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大屏终端制造商、面板厂和科研机构做好联合技术攻关,引导大屏终端积极采用新一代显示技术。同时,指导行业协会做好新产品推广和产品质量评价工作,让新一代终端产品具有更好的市场识别度,彻底摆脱传统的低质低价竞争局面,促进显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是知识产权工作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当前,我国消费电子发展进入新的转折期,由于知识产权管理的不足,企业在面对国外大企业及专利非实施主体(NPE)的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壁垒时,缺乏有效应对手段,知识产权导致的成本问题凸显。此外,我国在新型显示、消费电子终端领域的知识产权也面临着有效管理和运营的重任,尤其是面向物联网、人工智能、视频编解码、超高清传输标准等领域的专利竞争愈发激烈,需要范围更广、更体系化的行业协调机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同时,引导行业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抵制海外专利权人的滥用行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tzh

产业发展视像结构性期间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