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航顺MCU芯片价格上涨10%至20%的背后是MCU供不应求

2020-11-20 14:55:00

航顺MCU芯片价格上涨10%至20%的背后是MCU供不应求

  有消息报道称,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国产32位MCU芯片的企业航顺芯片近日发布调价通知函,NOR FLASH、LCD驱动等产品价格上涨10%至20%。

  该调价通知函的具体内容为:MCU系列恢复代理商体系价格,所有代理商没给2021年上半年FCST的不能保证供货,给FCST并且预付定金的才能保证供货;储器EEPROM(24Cxx系列),NOR FLASH(25QXX系列),LCD驱动系列全面上涨10%-20%。

  针对此事,公司内部人士今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复称,目前整个产业链都在(价格)调整,包括原料、封装、测试等环节。公司称,“对个别产品进行了涨价,因为供应商给我们涨价了”。该内部人士称,MCU市场是稳定的是市场,只不过当前是供给端出了问题,芯片厂代工产能不足,需求又是突然爆发的,当然会引起整个供需失衡。

  国产MCU芯片会否迎来涨价潮

  而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MCU芯片涨价的事宜,兆易创新董秘李红今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MCU缺货是不同的产品类别的缺货,调价也并不是所有的(产品价格)都调,现在看整个行业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一般情况下供需失衡的时候都会有调价。

  但是据兆易创新今年10月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没有涨价,“虽然说有友商在涨价,但目前公司没有计划涨价”。

  涨价逻辑

  据了解,MCU(微处理器)又名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各类电子设备中以实现控制功能。

  老牌MCU厂商中颖电子(300327.SZ)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过去5年来家电主控MCU的升级换代不大,主流芯片制程较多为8寸晶圆的0.11um制程。另外国内MCU头部企业兆易创新在今年10月接受结构调研时也表示,MCU产品有使用8寸,12寸也在进行布局。

  但当前8寸晶圆正面临产能不足的“窘境”。

  国元证券今年11月1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20H1 受到疫情影响,居家办公、在线教育推动电脑、平板类产品需求增长,对应面板驱动 IC、电源管理 IC 及功率元件需求增长,叠加芯片供应商提高安全库存,8 寸晶圆产能处于爆满状态。

  20H2 疫情有效遏制,消费类、汽车和家电终端市场景气度回暖,功率 MOS、PMIC、传感器 IC 等产品需求接力,维持产能满载。

  由于8寸晶圆产能紧张,多家晶圆代工以及 IC 设计厂商发布涨价公告或表示调账预期。比如《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今年11月初调查MOSFET产品是否迎来涨价潮时就发现,有MOSFET厂商已经明确涨价,另有多家企业称价格“随行就市”。

  上述研报指出,涨价逻辑是产能紧张所致,代工价格调升从中游传导至下游。航顺芯片内部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与客户还是按照既定的(价格),“就是说如果上游(价格)调整了,我们就会调,上游没调整,我们也不会调整。”

  就当前晶圆厂产能紧张的情况,有机构投资者也向兆易创新提问:“现在8寸的产能很紧张,公司明年要扩产的话,代工厂会不会加价?加价的话对公司毛利率,在明年来看会不会有一些压力”?

  兆易创新回复称,目前公司获得的8寸的产能相对比较稳定,另外12寸也在进行布局,也有使用12寸的。

  《科创板日报》记者尝试联系了中颖电子,以进一步了解MCU产品价格和上游产能的情况,但未获正面回应。不过中颖电子今年8月回复投资者调研时称,往来的(代工厂)主要有和舰、华虹宏力等,目前晶圆厂产能利用率高,考虑到公司的持续发展需要,公司有必要积极规划开拓更多的产能配置。

  国产MCU厂商的机遇

  航顺芯片内部人士认为,MCU市场是稳定的市场,只不过供给端出了问题,芯片厂代工产能不足,需求又是突然爆发的,以致引起整个供需失衡。

  不过《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晶圆代工产能供不应求,国际MCU芯片大厂的产品出现全线延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外MCU持续缺货的背景下,许多终端制造厂纷纷选择使用国产MCU替代,给国内厂商带来了机遇。

  兆易创新对此就深有感受,在今年10月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MCU产品整个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是非常高的,再加上国际大厂的缺货,国内越来越多大的厂商在导入公司的MCU产品。兆易创新透露,公司MCU带来的收入到三季度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业绩了。

  从市场前景看,IC insights 数据显示,在经历 2016 年 MCU 市场规模和出货量衰退后,MCU市场规模和出货量大幅提高。MCU 市场规模在 2019 年增长 9.3%至 204 亿美元,2019 年 MCU 出货量也从 2018 年 306 亿颗上升到 342 亿颗,增长幅度达 11.7%。预计到 2022 年 MCU 市场规模将达到 239 亿美元,出货量达到 438 亿颗。

  在市场格局方面,据Ihs数据,2018年全球MCU市场中前十大厂商均为外资厂商,且前十大厂商占据了全球MCU市场80%以上份额。航顺芯片创始人刘吉平去年接受券商调研时表示,国内有很多家做通用MCU芯片的公司,但是市场才刚开始起步,其市场份额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

  另从技术路线上看,按照总线宽度,MCU可以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刘吉平表示,伴随着市场对低功耗、低成本、对带来更多资源的需求,市场正倒逼着MCU从8位向32位发展,“未来中低端的32位MCU会接近中高端的8位MCU,甚至比8位、16位的价格更便宜,性能也会做得更好”。

  目前,国内所处第一梯队的MCU企业主要是兆易创新和中颖电子,其中兆易创新定位中高端 MCU 市场,相关工艺制程向 40nm 进发,在国内 Cortex 32 位 MCU 市场,公司市占率为 9.4%,排名第三;而中颖电子此前深耕8位MCU,是中国本土体量最大的MCU厂商,拓展MCU下游应用时先重点布局家电市场,另外中颖电子也有32位MCU产品。

  另外,国内业务涵盖MCU业务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北京君正、东软载波、上海贝岭、大华股份等公司,非上市公司包括航顺芯片、复旦微等。

  刘吉平表示,(市场很大)就像在牛身上拔下几根毛,国内MCU企业就可以做得挺好,“大家应该是有各自的市场或者技术的专长,去抢占一部分国外的市场份额”。

芯片供不应求微处理器国内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