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丝路天图”卫星星座具备哪三大特征?

2020-11-30 11:46:00

“丝路天图”卫星星座具备哪三大特征?

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在福州市圆满举办。论坛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下称“中国人保”)举行了签约仪式。

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未来宇航共同发起“丝路天图”卫星星座计划,星座由高光谱卫星、SAR卫星等30颗卫星组成。具有高分辨的特点,具备在轨智能处理、在线重构组网及资源动态分配能力,是国内首颗面向任务的软件定义卫星大科学平台,实现从信源、网络到传输一体化设计的智能信息处理与分发。服务秦岭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服务我国“卫星互联网”高速发展需求。

星座首发星“秦岭-西电1号”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择机发射,星座组网计划于2025年完成。中国人保财险陕西省分公司将利用自身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和行业服务方面的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为“丝路天图”星座项目提供专业、广泛而有效的业务支持和资本运作服务。

卫星互联网在国外发展历史悠久,在中国还处于新兴萌芽阶段。“丝路天图”星座卫星无疑是中国卫星互联网代表项目。那么,其究竟有何作用?“秦岭-西电1号”目前研制进展如何?中国人保如何助力航天产业发展?

卫星互联网商用前景广阔

根据联合国2019年报告的全球互联网接入数据,全球仍有49%的人口未进入互联网的世界。对于广大低业务密度地区与通信基础设施严重缺失的地区人口来说,搭建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使其接入全球互联网是核心解决方案之一。

卫星互联网指的是利用大量卫星组成通讯网络,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由于卫星具有通信覆盖广、容量大、不受地域影响等优势,能有效解决边远、分散地区的互联网服务问题。2020年4月20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明确列入“新基建”。

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率先发力的是国外科技公司。2019年5月,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用猎鹰9号火箭将“星链计划”首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截至2020年9月,SpaceX已成功将第十二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这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星座。

在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加码布局:2020年2月16日,银河航天首发星首次实现3分钟以上通信应用试验。6月,北京联通与银河航天实现5G与卫星互联网融合测试成功,这是国内首次通过低轨卫星互联网链路完成5G基站的开通测试验证。由此可见,5G技术成熟将与卫星互联网形成互补。

根据天风证券预估,我国卫星互联网年产值将有望于2028年达到0.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卫星制造年产值403.62亿元,火箭发射年产值180.7亿元,地面设备1716.1亿元,卫星应用1733.9亿元。该领域俨然成为一片商业沃土。

“秦岭-西电1号”研制进展顺利

2019年10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ISN)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未来宇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丝路天图”卫星星座计划。“丝路天图”卫星星座将采用开放共享的方式,学生、科研人员都能连接卫星,进行算法测试验证并获取相关数据。

丝路天图卫星星座副总设计师李云松表示:“‘丝路天图’不仅具有数据服务功能,还给设计者、开发者、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卫星在轨科学实验平台。”

此外,据李云松介绍,“丝路天图”卫星星座具有三大特征:

第一,星座在数据处理上将更加智能化,传统卫星收集的数据往往需要传输回地面处理,但“丝路天图”星座将处理过程置于卫星上实时完成,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处理和通信的一体化资源分配,可以高效利用卫星的处理和通信资源。倘若检测到火灾等异常情况,卫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并通过自动化分析和高速传输,第一时间将结果发送给地面用户;

第二,星座组网更加灵活。在传统卫星数传的基础上,开发了与海事卫星(高轨卫星),与地面5G网络通信的能力。在轨卫星能够根据当前的传输需求、所处位置以及传输环境灵活选择传输路径和传输方式,保证传输任务满足速率和时延需求。一个典型的场景,在无地面站支持的情况下,通过高轨道卫星中继回传在轨处理数据,可大大提高对地面异常状态的监测时效性。

第三,星座在在轨系统设计上将更加模块化,研发团队后续将研发标准化在轨处理与传输的IP,降低用户使用或者设计卫星的门槛,用户可以直接调用IP,构建属于自己的功能,从而大幅提升卫星设计和应用的效率。

目前,“丝路天图”卫星星座首发星“秦岭-西电1号”正在研制当中。“秦岭-西电1号”为高光谱卫星,高光谱图像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十分精细,可以精准识别地物。

“秦岭-西电1号”卫星主要用于秦岭保护,实时监测地表信息以及异常情况。这要求卫星在技术上要保证比较快的回访周期,能够快速对景区进行全域监测,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能够做到及时响应。

李云松表示,目前“秦岭-西电1号”研制进展顺利,作为“丝路天图”首发星,“秦岭-西电1号”发射是对模型定义和在轨一体化智能处理与通信等新技术模式的一次现场验证。

商业航天属于高风险领域,一次试验失败将造成巨大的人力、财产损失。因此,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国内航天企业或组织往往会购买航天保险。那么,航天保险究竟如何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中国人保助力商业航天发展

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航天器在制造、发射和在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进而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倘若该航天项目购买了航天保险,发生意外后,保险公司将提供保险赔付。根据航天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航天保险在发射前、发射及在轨运行等各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产品。

中国人保是国内航天保险领域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保已经开始承保“长征”火箭发射,是国内最早开始推出航天保险的财险公司。随后在1997年,人保财险按国家要求牵头成立了中国航天保险联合体,在“长征”火箭遭遇连续失利的困难时期,继续为其商业发射项目提供保险保障。

从1985年签署第一张航天保单开始,人保财险累计为近150颗卫星和超过90次发射项目提供发射前、发射、在轨和发射第三方责任保险服务。

此次和“丝路天图”卫星星座项目合作,人保财险陕西分公司负责人兼西安市分公司总经理桂文东表示,人保能够利用自身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和行业服务方面的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为星座项目提供专业、全面的业务支持服务。另一方面,星座项目也能够为人保提供专业指导,在多领域险种应用中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航天产业需要保险,保险也需要航天技术应用。

商业航天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资本为其铺路。资本之于商业航天产业,正如土壤、空气和水,起到孕育作用。保险作为其中一个要素,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保障。随着“丝路天图”卫星星座研制稳步推进,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将迈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pj

星座特征论坛丝路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