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智能驾驶舱的架构会是什么样子的?

2020-09-14 14:14:00

智能驾驶舱的架构会是什么样子的?

2020年9月10日,第三届“光”+智能驾驶技术高峰论坛隆重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来自整车企业、咨询机构、科研院所,以及激光雷达、红外夜视、摄像头等传感器厂商的知名专家、学者到会研讨,共话光与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前景。以下为北京未动科技副总经理李智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感谢主办方。我叫李智,我们公司相对比较年轻,创始人团队是来自微软集团和微软的亚洲研究院,跟国内做AI的基因差不多。我们相对年轻,我们也是特别幸运的公司,从2014-2016年底一直在做生物识别的手势,2020年做了两家主机厂的交付,也感谢各位的帮助。

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我个人base在上海,因为上海有太多前装的供应链。上海、广州有销售中心,重庆分公司主要做一些数据采集、标注和路测。我们有一个实验室在瑞士苏黎士,我们是一家纯正的、本土的软件算法服务商。

我们是一家软件服务公司,做算法的,之前有做过手势、做过舱内。2019年,这个市场因为舱内的这块东西繁荣起来了,给我们DMS、OMS和多模交互引来了很多客户,我们会陆续先跟大家在一些车型上见面了。

在座舱方面,智能座舱分四个阶段:前三个强调的是单车智能,后期路端、智能交通、智能社区配套起来以后,会有一个第三空间,比较大的方向。驱动因素主要是这六块,我们的感觉,角色是服务商,服务一级供应商和OEM,我们尽量是想站在用户的角度,因为我们跟用户中间隔了至少一层客户,所以我们尽量站在用户角度去考虑我们的产品方向。

我们公司的产品方向主要来自:客户需求、市场导向、新技术迭代。

智能化方向还蛮多的,舱内的、车路协同等,做为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产品对车的销量必须是有增持的,让用户体验到眼前一亮或者特别舒适。我们做主机厂项目的时候,主机厂现在倾向于软硬件分离。为什么这么说?像我们车上有很多一级供应商的部件,比如空调、中控、座椅、香薰、氛围灯等等,相对较为独立一些,如果软件分离,就可以把很多软感器的部件做一些串联,讲的虚一点就是多模交互,讲的务实一点就是把所有产品的优势能够发挥好,并不是说每个性能特别棒,但是组合起来让客户有一个很舒适、很差异化的体验。

简单讲几点,我们做图像,像显示屏的、光源、语音我都会关注到,因为我是做供应链的。以打灯为例,导航在一个路口提示你左转右转,打不打灯可以交给车去做,不用手动,可以通过车路轨迹判断,不用很多硬件的附加成本,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支持我的用户拐弯,车辆自动打灯。

智能座舱有助于提升OEM的产品化有两个方向,现在大方向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短期快速落地的难度比较大一些,整车平台的瓶颈,并不是技术本身是落地成本问题,还有一些软件算法,实现难度比较大。纯自动驾驶的东西,商务化的、进度慢的国内国外落地的时间有推迟,形式现在也不叫停车,大部分在长期的路试阶段,有一些半封闭的、封闭场景,自动驾驶的方向比较慢一些,如果想做好、做成熟、打磨工程化,还是需要有一些时间工程话磨合。

为什么转向智能座舱?这是从我们转向服务舱的角度考虑,它不涉及过多的底盘控制,有一些其他的安全等级等,它注重的是成果的体验。还有感知,这个感知是用户,并不是技术方,用户很容易就体会到你这个产品升级带来的边界。

第三个是助力差异化。车市不振的背景下,易被察觉的差异化功能可提高产品竞争力。这个比较方向,Eyesight、豪威都已经说过一遍了,可能是一个考试的门槛。我跟大家补充一点,NCAP现在只是一个描述,2025年会有一些数字化的约束,更多对婴儿安全座椅、检测有一些指标性的输出。

总结一下,我的舱内功能,DMS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做成安全件SOP的,另外一个是智能化每个阶段都需要。比如说L1、L2阶段,很多车已经上了DMS,是不是单车做的很好就不需要DMS?不是,人跟车驾驶权限的交接,需要一些驾驶员的状态、驾驶员行为、分神等等一些状态去佐证,很明显的事情,特斯拉的事情,官司还在打着,有一些责任的需求有需要DMS的加入。我们2019年拿到了5家定点,所以2019年是舱内市场需求的元年。

这是新车装备率的指标,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机构,隐去了一些我的客户,或者是我友商的一些名字,大概落地时间、落地量,也有很多一级供应商已经推出了完整的DMS解决方案,我们迎接市场的新企业也是特别开心,因为我们比较灵活一点。

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一句话就是法律法规对汽车安全要求+消费者对智能化的强烈需求+行业趋势的推动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浪潮。

技术路线,全部都是功能的表述,大家都有印象,开车门刷脸、驾驶疲劳、分神、情绪识别、手势、视线追踪、全驾驶舱监控。现在手势识别有一些新的要求了,对后排人员的手势交互,娱乐有一些新的要求,现在我也在配合做这一块。

这个是DMS一些标准的功能列表,有一些可能会在功能列表里面选择,我们在服务的时候,会给客户提供整套方案。舱内DMS,状况监测、人数、副驾的情绪等等,我们现在100%的业务是来源于前装的乘用车,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出行,所以也有一些座舱的需求。

我们跟导航的地图厂商、语音商有一个非常密切地合作,打造一些产品,推动主机厂,让它觉得这个产品比较有温度一些,比如我们跟语音厂商来做,通过语音输入,问到导航地图,前面该怎么走、前面的建筑是什么?哪里有停车场,把这个信息输入,它到云端去检索完以后,通过驾驶员的面部朝向或者视线,知道他在看哪个建筑,做一个非常深度的合作,这个产品会有温度。这个也是一个趋势,主机厂的趋势就是软硬件分离,主机厂希望所有信息的输出到他那里做一个融合,产品出来会特别的棒。

我们现在交付的产品当中,分神这个功能有一部分是通过视线的因素有一定的权重,我们在100万的CMOS做到眼睛是不是看路面,200万左右的CMOS上面可以做到舱内14个目标的选择,后期分辨率会提升,300-400万的时候可以做一些ARHUD的片选。

总的梗概,智能驾驶舱的架构大概是什么样子?通过一些网关的东西到SOC,把它接收下来,通过AI的一些数学模型去运算,加权重、加逻辑体现出来,到我表格里面说的那些功能。

这是摄像头的现状,这个现状是我们公司的现状,交付客户的量,今年有两家主机厂家交付了,四五款车的交付任务,现在用到的一些器件跟大家分享一下,主要是我们现在一些落地工作。

这是我们配套的控制器,控制器一般都是一级供应商来做,从高通、联发科、TEXAS、RENESAS,陆续都有一些产品落地。

这是算法发展的趋势,功能更加丰富,从前我们是这样的,现在是这样的,因为座舱的需求比DMS多很多,显示镜的功能、价值也挺多的。我们在行业立足的点就是服务,所以我们现在定义自己是数据驱动的服务公司,如果是配合客户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会配合的很深,我们自己做的东西,或者是周边的东西,或者我们自己打磨的产品,打磨的很深,因为我们公司100%的业务是来自于汽车前装,汽车的业务我们会懂,所以我们不会做手机、也不会做安防,把有限的力量会放在前装的客户身上。

这是控制器的具体方案,跟上面差不多,有IVI的,独立控制器,现在交付的有Arm的、DSP的,也有一些APU的,加速引擎我们也会用,我们会跟这个厂商有很密切地沟通。

这个是现在在做的量产项目Camera位置,下一次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有一些问题会提前暴露出来,跟客户有一些反馈。

我们也深入的研究了一下ISP,国内有一些新的ISP厂商,也有一些新的方案,我们也有去了解,一套视觉产品到了主机厂,用户只能直观的感觉到这个东西准不准,就是算法应用的功能准不准,或者是精度高不高,如果出问题了,它不会关心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变成了Camera的伙伴、控制器伙伴、元器件伙伴,很多问题我们做反馈,因为主机厂会第一个找到我们,我们会对整个流进行分析、排查,所以我们也做了ISP的东西。我们自己用算法也做了宽动态的东西,我们现在做了90%的IR Camera,没有色温,没有一些细节的工艺条,所以我们尽量想做的细一点,全一点,跟生态链的伙伴沟通也会全一些。

这是很多工况,我们做测试、做验收的时候,包括数据采集的时候,都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公司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第三方机构数据公司,从2017年开始,我们每天做的工作就是召集一些社会人员让公司帮我们录图,实际的图,实标实采。

国内国际的Camera我们用了很多,很多工况,大家参考一下,比如晴天测光、阴阳脸、光明亮交替、夜晚。最终的成像结果不是单纯说光的能量不足,打包成模组以后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可以理解,本身有一些工艺问题,因为光源到接收中间有很多环节,包括刚才说的VCSEL,有一些DOE,有因素对整体成像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尽量会在自己软件算法的根基上发散开来,对整个产品都有一定的了解。

RGB我们用的很少,我们跟OV的专家一直合作的项目,用OV的Camera Sensor。这是RGBIR的,它现在跟大家见面的都是角度比较大,FOV是在80-140度,还是会碰到一些问题的,所以我们自己也会有一些测试数据,跟模组厂商、跟客户都会反复地沟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所以我们服务拥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办方一直在说,为什么这么多年轻的公司可以拿到这么订单,我觉得原因之一就是服务的黏性和服务的态度,我们会把整个产品涉及到的东西都跟客户沟通。

为什么我要强调服务这个东西,本身AI的东西做的好的也蛮多家,做产品化、做商用,AI的东西属于软件的分类,你要做TO B业务本来就是很困难的,而且要在做TO B当中的汽车、主机厂业务,难上加难,所以一定要把心沉下来,做完一个项目以后一定要服务好,就会有下一步的主机厂来找,因为汽车圈子是非常小的。

举个例子我们突出这服务,因为我们会跟主机厂突出能力共建,这个能力共建的原则就是主机厂的需要。主机厂需要我们帮他搭一些分布式的系统,做算法,需要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东西,如果主机厂需要自己学习视觉的技术,我们会提供给你数量不多的原数据,或者是教我们怎么去标注,也可以,我们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意识都是够的,对我们拿一些订单做交付有一些帮助。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我是北京未动科技的李智,未来想沟通、了解都是有可能的,我这边除了自己的东西,芯片厂商、半导体厂商等等都是我这个生态圈的一部分,欢迎大家多多跟我交流。

谢谢。
责任编辑:tzh

智能用户智能交通驾驶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