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毫米波三大优势助力释放5G全部潜能
2020-10-14 09:22:00
当前,5G商用正在不断扩展,覆盖亚洲、北美、欧洲、中东及非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全球超过35个国家已经部署商用5G网络,超过80家运营商已经部署商用5G网络。而对于5G频谱,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选择,部分国家和地区选择的是6GHz以下的频谱,也有很多区域在选择毫米波的频谱。
10月12日,为进一步讨论5G毫米波的未来,释放5G全部潜能,推进5G毫米波产业发展,由GSMA主办,信通传媒·通信世界全媒体承办,高通公司作为技术合作伙伴的“5G毫米波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丽晶酒店召开。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表示,毫米波频段丰富的带宽资源对于提升5G性能和容量,降低时延而言至关重要。它能够充分释放5G全部潜能,创造全新机遇。
利用毫米波三大优势,释放5G全部潜能
5G要想成功商用离不开终端、网络的支撑,更离不开频谱的支持。5G部署基于两大类频段:一个是6GHz以下(FR1)频段,另一个是毫米波(FR2)频段。在徐晧看来,毫米波具备三大优势,能进一步释放5G潜能,加速5G赋能千行百业。
毫米波最大优势之一是大带宽。Ookla旗下Speedtest应用最新数据分析显示,基于6GHz以下频段(比如3.5GHz、2.6GHz)的现网实测,发现5G下载速率比4G LTE快5倍,而与6GHz以下频段相比,5G毫米波终端的实测平均下载速度快4倍,平均速率高达900Mbps,峰值速率超过2Gbps。徐晧表示,带宽是通信中最重要的资源,要想实现更高的下载速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带宽变宽。毫米波拥有从24GHz到100GHz范围内的非常大的带宽,比当前3G/4G使用的带宽多25倍,这意味着不用很复杂的通信技术就能够实现速率的提高,这为毫米波应用带来巨大优势。
毫米波的第二个重要优势是低时延。毫米波技术支持减少子帧的时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输出去,并且在很快就能反馈收到或者没有收到这个信息,能够降低通信时延。
毫米波的第三个优势是大容量。徐晧举例称,如果单个用户要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可能仅需要几秒钟,不会长期处于下载状态。但是如果大会议室内有几百人,或者体育场馆里有上千甚至一万人,大量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下载,与只有单个用户下载时相比,对无线通信的带宽和下载速率的要求不一样。而毫米波能够很好地满足大量用户的无线通信需求,提供更大的容量。
总之,无论是理论值还是实测数据,毫米波的通信速率都比当前6GHz以下频段的速率高很多。根据GSMA报告,预计到2034年在中国使用毫米波频段所带来的经济受益将产生约1040亿美元的效应。毫米波将为诸多应用场景带来全新体验和价值。
克服挑战,实现毫米波移动化
5G毫米波具备多方面优势,但基于毫米波的覆盖范围小、衰减快、易受干扰等特点,曾经业界普遍认为移动毫米波难以商用。但高通针对移动终端推出多代商用解决方案支持毫米波应用,积极联合行业伙伴克服技术挑战,证明了毫米波可以用于移动通信,并持续推动毫米波技术演进及应用扩展,实现了毫米波技术和产品的成熟。
第一,由于毫米波的频率高,所以信道衰减大,传输路径上有任何东西阻挡,例如墙壁或树木,都会对毫米波的传输产生障碍,较大的路径损耗意味着覆盖范围仅限于数百英尺,因此需要大量小型基站,成本也会更高。针对毫米波覆盖范围有限且成本昂贵的挑战,徐晧表示,一方面可以将6GHz以下和毫米波结合起来,利用6GHz以下的低频段做全国范围的5G覆盖,而在需要大容量高速率的场景中使用毫米波实现非常好的热点覆盖;另一方面,在重点应用场景中部署毫米波网络,例如奥林匹克场馆、音乐厅、商场、交通枢纽等,不仅成本相对低很多,而且能达到比较好的覆盖效果。
第二,有人认为毫米波只能够实现视距传输,而事实是毫米波支持视距和非视距传输。徐晧认为,除视距传输以外,非视距传输时反射波也很强,在毫米波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很好的传输。为了让毫米波支持非视距传输,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手段是波束成形,将大量天线的能量都集中到某个方向,从而使信号向特定的方向增强。徐晧指出,由于天线的大小跟频率是成反比的,频率越高天线越小,所以毫米波天线可以做得非常小,在同一面积下容纳更多的天线单元,并通过波束成形等技术支持非视距传播。此外,大规模天线技术是毫米波能够得到商用的另外一项技术。
第三,行业以前认为,毫米波只能用于固定的用例,但高通公司现在已经可以把毫米波用到移动通信领域,甚至可以稳健地支持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移动通信。
第四,毫米波移动化的挑战之一是要求终端外形尺寸较大。高通已经推出了毫米波模组,在非常紧凑的尺寸中集成了天线、射频前端、收发器。一部手机可以采用多个这样的毫米波模组,不仅满足智能手机紧凑纤薄的设计需求,同时满足功耗需求并提供最大化的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覆盖毫米波,毫米波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是企业室内部署、室内/室外场馆或交通枢纽等最需要大容量、高速率的地方。
徐晧以5G NR毫米波面向地铁站部署为例,展示了5G毫米波的商用价值所在。在人山人海的地铁站,如果每个人都使用手机,网络速度会很慢。针对这个场景,高通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Wi-Fi,目前很多地铁站都部署了Wi-Fi,人们可以通过Wi-Fi实现网络连接;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将5G NR毫米波天线与现有Wi-Fi接入点共址,将Wi-Fi基站变成毫米波基站。通过将5G毫米波天线与现有Wi-Fi接入点共址,能够在28GHz频段实现显著覆盖:下行链路覆盖率约为96%,上行链路覆盖率约为97%。共址后还能实现数千兆速率用户体验,下行链路中值突发速率约4.6Gbps,这意味着如果在地铁站等人流非常多的场景下部署毫米波,用户体验将会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携手产业链,加速毫米波商用
技术演进永不止步,在标准制定、产品创新、技术演进的道路上,高通一直积极参与,加速推动5G毫米波的商用。
“5G的第一个版本即Rel-15已经实现商用,5G的第二个版本即Rel-16也已经完成。在Rel-16中,我们引入了许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强特性,例如集成接入及回传(IAB)、增强型波束管理、双连接优化、节电特性及定位技术等。在Rel-17及未来版本项目中将引入更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强特性。”徐晧如是说。
在高通最为擅长的芯片领域,高通一骑绝尘。虽然今年只是5G商用的第二年,高通公司已经推出了三代骁龙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第一代骁龙X50,通过非独立组网(NSA)支持6GHz以下和毫米波频段,在4G通信的基础上支持5G连接。第二代骁龙X55,可以通过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来支持6GHz以下和毫米波频段,也支持全球多SIM卡,同时也有一系列特性的提高。最新一代骁龙X60,支持全球5G通信标准和所有主要市场的频段,支持强大的频谱聚合功能和Voice over NR等。不仅是特性不断增强,从制程工艺上来说,骁龙X50、骁龙X55和骁龙X60的5G基带从10纳米到7纳米再到5纳米,持续突破移动技术边界。
目前,高通公司在中国和合作伙伴一起积极推动毫米波的测试验证。2019年10月,高通公司和中兴通讯实现了中国首个基于智能手机的5G毫米波互操作性测试。今年9月份,高通公司在信通院MTNet实验室率先完成了基于3GPP Rel-16 MIMO OTA测试方法的毫米波性能测试,采用的是今年7月初冻结的5G第二个版本Rel-16的测试方法;此外,高通公司也是首家参与并通过全部10项26GHz 5G毫米波射频测试的芯片厂商。据了解,在IMT-2020(5G)推进组的组织下,高通5G毫米波技术已经完成了互操作性测试、性能、射频等多个方面的关键测试。
“我们的研发和标准团队也已经对Rel-17展开研究,之后也会不断向Rel-18、Rel-19和Rel-20等未来版本推进。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推动6G以及更多技术的发展和飞跃。我们非常希望和国内所有企业一起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5G、6G等科技作出贡献。”徐晧在演讲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tzh
最新内容
手机 |
相关内容
写flash芯片时为什么需要先擦除?
写flash芯片时为什么需要先擦除?,擦除,芯片,充电,初始状态,存储单元,数据,Flash芯片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用于存储数据并实现固半导体主控技术:驱动自动驾驶革命的
半导体主控技术:驱动自动驾驶革命的引擎,自动驾驶,交通,自动驾驶系统,数据,车辆,自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智能传感器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世
智能传感器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世界,数字,经济,传感器,助力,智能,及时发现,PCM1801U智能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并将感知结果转Arbe 4D成像雷达以高分辨率雷达技
Arbe 4D成像雷达以高分辨率雷达技术和先进处理技术消除“幽灵刹车”问题,刹车,成像,分辨率,系统,目标,数据,Arbe 4D成像雷达是一种清华大学研发光电融合芯片,算力超商
清华大学研发光电融合芯片,算力超商用芯片三千余倍,芯片,研发,商用,测试,计算,科学研究,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他们成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从Modbus到MQTT
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从Modbus到MQTT,数据采集,物联网,模式,网关,协议,数据,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的核心任务射频前端芯片GC1103在智能家居无线
射频前端芯片GC1103在智能家居无线通信IoT模块中应用,模块,芯片,无线通信,智能家居,支持,数据交换,射频前端芯片GC1103是一种低功耗面向6G+AI,鹏城云脑的演进
面向6G+AI,鹏城云脑的演进,鹏城,人工智能,数据存储,脑可,智能终端,智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6G+AI(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