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2020-09-29 14:29:00

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加速了。

  在人类所有的造物里,这是第一次,造物具备了智能。甚至在某些专业领域,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它的创造者。

  以致于凯文。凯利感叹: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这其中,憧憬者有之,警惕者亦有之。

  未来是否会像科幻电影一样?

  但其实,大部分人对人工智能的想象都是错的。我们过多地沉迷于科幻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却忽略了近在眼前的生活。

  比尔。盖茨也说,我们总是高估未来2年会发生的改变,却低估未来10年会发生的改变。

  但其实,改变不是一种命运,它是一种选择。就像圣雄甘地所说:“Bethechangeyouwanttoseeintheworld.”

  这一次,我们不做预言,不看遥远的未来,我们就聚焦当下,看看我们究竟能用人工智能做什么,我们如何用它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中间需要准备些什么,又要注意些什么。

  毕竟,我们创造AI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

  如今,它近在咫尺。

  从AI到智能体

  对AI抱有期待和对AI恐惧的两类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期待和害怕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AI太智能了。

  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是的,没错,AI已经在诸如围棋这样的智力游戏上虐得人类体无完肤。但是,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只能处理特定的问题。而具备与人类同等智慧、甚至超越人类智慧的强人工智能,或者说通用人工智能,目前并不存在,短期内也看不到实现的可能。

  幻想虽无边际,但人工智能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这就好比,狗的嗅觉比人类敏锐那么多,但它只是人类的好朋友。

  从这一点来说,单独的AI其实很鸡肋。它只是一个轮子,它确实比我们的腿要快一些,但前提是我们得把它装到车上。

  而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必须去做的:光有AI并不够,它只是一个核心,还需要同真实世界发生交互、产生联接,创造应用,才能真正为人类社会服务。这便是华为提出的智能体概念。

  在华为全联接2020,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发布了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智能体。智能体是以AI为核心,以云为基础,构建一个开放、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它包括四层: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

  智能交互是智能体的五官和手脚,它联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让数据、软件和AI算法在云边端自由流动。

  智能联接是智能体的躯干,通过5G、F5G、Wifi6等物理联接提供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和超自动化的网络,实现无缝覆盖,万物互联,实现应用协同,数据协同,组织协同。

  智能中枢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基于云基础设施,赋能应用,使能数据、普惠AI,支撑全场景智慧应用。

  智慧应用则是智能体的价值呈现,通过与客户、伙伴的协同创新,加速ICT技术与行业知识的深度融合,重构体验、优化流程、使能创新。

  有了智能体,AI巨大的生产力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为人类生活创造价值。智能体是未来政府、企业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是我们在AI这个轮子上建造的动车。

  智能体早已在华为内部得到应用,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就是采用了智能体的架构。

  在智能交互上,华为通过IEF,把摄像机、智慧屏、传感器等600多万交互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边缘智能化。

  在智能联接上,华为引入WIFI6和5G,覆盖了所有园区。通过WeLink联接近20万员工,超百万的合作伙伴和客户。

  在智能中枢上,华为将所有的资源和数据在华为云上汇聚,IT能力在云上提供服务。

  在智能应用上,华为将AI引入所有主业务流程,目前已经在200个场景应用,如销售、研发、制造、供应等,创造了超过8000名数字员工。

  除了华为自身实践外,华为与伙伴一起已经在超过600个项目上落地和实践智能升级。

  在华为全联接2020,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正在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努力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特别是将依托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建设鹏城智能体,全力创建全国数字经济样板城市。

  当前,深圳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了科技赋能、数字转型、云上行动,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能力。在深圳,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约9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零跑动”,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便捷。通过建设全市AI智能信号灯控“一张网”等智慧交通服务,城市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10%,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智慧机场建设全面实现了刷脸登机和机位智能分配,机场出港航班准点率达90%,位居全球大型机场前列,旅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近40%。

  深圳已经实现了所有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在智慧医疗的服务支撑下,让患者平均节省40分钟左右的排队时间,每年降低患者就医费用4000多万元。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深圳充分发挥智慧城市的作用,坚持科技抗疫、智慧防控,广泛应用5G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新手段,有力提升了疫情防控效能。

  在华为全联接2020期间,深圳市与华为发布共建鹏城智能体,通过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引领未来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将深圳智慧化水平推向更高阶。

  显然,鹏城智能体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市民、社会共同参与。一大批科技企业、各领域专家学者、各行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一起都将参与其中,共建、共筑、共创、共享。

  除了对城市赋能,智能体在行业亦可大展身手。

  在永锋钢铁,通过AI与工业机理融合,对钢的晶粒度品质评级。以前判定结果受人工主观影响大,如今借助AI,钢材智能评级结果准确率达到95%以上,评级效率是人工的数百倍。

  以高速自由流为例,全国改造了9400多个收费站和8万车道,取消省界收费站244组,建设龙门架2.5万个,发展2亿ETC用户。实现了全国高速公路一张网,开创了收费站无感知通行;客车通过省界收费站的平均时间,从15s减少到2s;货车的通过时间,从29s缩短到3秒。

  这些实践都在表明:智能体正在改变千行百业。

  从智能体到全场景智慧

  如果站在更宏观一点的角度,智能体还只是服务侧的愿景,是企业、政府等对自身的一种智能化升级。

  但华为提出的“全场景智慧”,则是站在用户的视角,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围绕用户的实际场景和使用习惯展开,将智能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全场景智慧是指面向城市、企业和行业等场景,通过5G、云、AI、计算等多种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创新产生的裂变效应,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强、企业生产效率更高、行业创造力更强。全场景智慧将覆盖城市、企业、行业,惠及每个组织、每个家庭、每个人。

  为什么要与各种场景深度融合?

  因为智能体价值的发挥依赖于与具体产业或经济形态结合,比如:与城市的结合就形成智慧城市,跟工业制造结合就形成工业制造4.0,跟物流结合就是智慧物流。

  为什么是“全场景”?

  因为没有局部的智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局部的智能化升级都将被其他未能升级的局部所牵制,从而影响整体的效能和体验。所谓“智慧”,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因此,智能必须覆盖全场景,才能称得上智慧。

  为什么是现在?

  2020年是5G商用新时代,高速率、低延时和大容量网络让联接无缝覆盖,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云计算的成熟与普及,让算力、AI触手可及,业务上云与运营运维更敏捷;AI使得海量的数据、算力和行业知识充分结合,创造出新的业务体验、新的场景应用和新的产业形态;“5G、云、AI、计算”等多技术融合与协同创新,使得全场景智慧成为可能。

  在触手可及的智能世界,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将从中获得新能力,挖掘新机会,创造无限可能,并将共同创造繁荣美好的“智慧社会”。

  落地与挑战

  “全场景智慧是一个技术的大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全场景智慧是社会智慧化发展更高的形态,或者说是最终的一个愿景。愿景虽好,如何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全场景智慧需要把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多方面能融合在一起。单纯一项技术如果不跟其它的关联,也不容易产生这么好的效应。而且不仅仅是IT,因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跟所在领域的相应的技术有关,所以全场景智慧是一个技术的大融合。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这些技术之间实际上是关联的,华为认为可以从场景化切入,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来实现全场景智慧:

  1)通过5G和IoT实现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覆盖和万物感知;

  2)通过提供充裕、经济、绿色的算力,为城市智慧发展打下基石;

  3)通过拥抱云服务,加速区块链、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使用,打造快速创新平台;

  4)通过大力发展AI技术并使之普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通过使能合作伙伴生态创新,让AI技术和行业知识紧密结合,发展智能新业态。

  同时,华为还提出了“5机”的概念。“5机”是指5个机会,也指5种技术,即“联接、AI、云、计算、应用”。“5机”融合将使数字化转型走向智能升级的新阶段,并带来三方面价值:

  一是重构生活体验。例如,地铁公交一码通行,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一张脸走遍机场,无人超市等。

  二是优化生产流程。例如,AI辅助新冠CT诊断,AI加速药物筛选,AI让合成纤维从抽检到全检,AI合同智能审查等。

  三是使能行业创新。例如,无人机通过云、5G、AI、边缘的协同,实现电网、矿山、港口等城市生命线的智能巡检,实现无人化和自动化。

  这些都是技术层面具体的、可以实施的措施。

  在管理层面,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晓宁则认为,全场景智慧的主题可以分为政府主题、居民主题和企业主题。要实现智能化甚至全场景智慧的落地,需要政府管理者、公众、企业等方方面面都要实现智能化。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在这三大主题里边,层次、理念和理解都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也让我们思考,全场景智慧在落地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是安全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安全是智能化发展的前提。智能社会是由信息社会进一步升格形成的,它基于大数据,这个体系里头如果不安全,就谈不上智慧智能。要实现全社会的智能化,安全一定是保底的,从技术来讲也是核心的,在安全支撑下建设我们的智能社会,才是唯一的前提。

  安全问题是智能化发展的前提

  然后是公平性。全场景智慧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同时也要惠及每一个人。

  60年前,简雅各布斯便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重新定义了城市规划:只有当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可能为所有人都提供一些东西。

  同样的,全场景智慧也需要所有人都是它的参与者,它才有可能为所有人都提供便利。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对“弱者”的扶持,不要让“数字鸿沟”扩大。

  当大部分人都使用一项科技时,你就失去了不使用它的权利。比如在这次疫情中,大部分地方都要求健康码才能进入,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就很难出门了。

  所以,在全场景智慧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意这种公平性。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边远的乡村,无论是正值壮年的白领,还是小朋友和老年人,都应该并且必须从全场景智慧的发展中收益。

  技术的发展应当人人受益

  技术的发展目标永远是让人的生活更美好。站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拐点上,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便选择了什么样的未来。

  以全场景智慧愿景牵引,规划技术在未来社会的最好结果,沿着正确的方向创建未来,造福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组织这是华为的选择。你呢?
责任编辑:YYX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如何正确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