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指纹泄露的风险高 生物信息安全建设需加强

2019-09-21 10:16:00

指纹泄露的风险高 生物信息安全建设需加强

  拍照时摆什么动作才能避免看起来呆滞?无门槛的“剪刀手”肯定榜上有名,摆个“剪刀手”,露出微笑,曾是人们拍照的经典姿势。即便在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孜孜不倦地使用这个造型。然而,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却给出了一个提醒:拍照时如果镜头距离够近,通过照片放大和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够将“剪刀手”照片中人物的指纹信息还原出来。

  

  照片中的指纹信息多远就能识别?

  根据副主任的说法,如果将掌心向外的“剪刀手”照片放大,再利用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就可以还原出相应的指纹信息。

  实际上,早在2017年,就有业内人士做过实验:分别用手机和佳能5D中档,对准同事的“剪刀手”拍了两张照片,之后再用电脑修图。此次实验的结果是只有距离够近、像素够高才能够收集到指纹信息。

  但如今,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像素也越来越高,据称,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 100% 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3米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 50%,只有超过3 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

  指纹泄露的风险 你知道多少?

  尽管能否成功提取指纹仍受多重因素影响,但此言一出,迅速在网上掀起了激烈的讨论。有网友调侃:“贫穷使我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调侃归调侃,指纹被盗取,仍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

  指纹作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但也很容易被复制,一旦泄露就无法挽回。指纹信息通过照片被提取后,可以通过专业材料制作成指纹膜,用于文书签订、解锁指纹门锁,乃至手机支付软件等需要身份验证的场景。指纹信息通过照片被提取后,可以通过专业材料制作成指纹膜,被不法分子用于各种通过指纹技术来识别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

  退一步讲,即便指纹的主人没有足以让不法分子惦记的财产,在指纹识别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指纹仍属于个人隐私信息。正如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曾辽原所言,指纹信息泄露会导致大量深层信息被挖掘、曝光,给公民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损害。

  如何防止这类生物信息被滥用?

  在当前形势下,强调保密不如打击滥用的效率高,因此应当对个人生物信息应用的具体场景作出明确性限制,防止生物信息技术与个人生物信息结合产生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应当明确规范相关机构在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中的权利及义务,避免其对个人信息的过度使用。

  除法律保障外,应用到多重身份识别技术的多模态识别也有利于保障人们的隐私安全,毕竟就算从照片中提取了指纹,也不一定能获得虹膜或密码信息。

  当然,人们加强自身隐私保护意识的效果更为明显。发布“剪刀手”照片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泄露指纹信息、避免上传原图,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如此看来,美颜相机或成赢家,毕竟经过美颜相机的磨皮美颜全套功能,雀斑、黑痣、皱纹等都能被磨掉,何况手指的纹路?

信息安全生物风险指纹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