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中国空间站,中国电子科技的新篇章

2019-07-22 11:11:00

中国空间站,中国电子科技的新篇章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计划于北京时间今天(7月19日)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天宫二号即将完美谢幕

然而中国航天的下一幕正在徐徐拉开!

让我们陪伴天宫二号

迎接未来!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入轨,设计在轨寿命两年。截至目前,已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平台及载荷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受控再入大气层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按预定计划扎实稳步推进。

入职两年,天宫二号“很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翼展宽度约18.4米,起飞重量约8.6吨,具有与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重要功能。

天宫二号入驻太空之日起,就开启忙碌的工作模式:“牵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还“接待”了天舟一号“快递小哥”,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可以说,天宫二号不仅忙得有成效,还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发展的重要使命。

收获爱情,“二丫”和“十一郎”的蜜月故事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十一郎”)就追上了天宫二号(“二丫”)太空实现空间交会对接。随后,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始了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微博账号互动(来源:神舟十一号微博)

为了能够让航天员住得舒适安心,“二丫”没少费功夫。

在实验舱和神舟十一号飞船有限的组合体空间内,内部装饰、舱内活动空间规划、视觉环境与照明都十分讲究,废弃物处理、物品管理、无线视频通话等也便捷实用。

可展开的多功能小平台:这是这种小平台首次使用在航天任务中。航天员可以用它写字、吃饭以及做实验,是不是很实用呢?!

蓝牙耳机和蓝牙音响:尽管是为通信和应急配备的,但并不妨碍航天员用它们进行娱乐,听听歌之类的。

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实验室(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贴心内装:在感官上用颜色为航天员区分地板和天花板,而墙壁则使用柔和的米白色。同时,采纳在柔软内壁的“大丫”中活动过的航天员们的意见,用硬材质地板取代了地毯,使航天员在“二丫”中活动时更加省力。

人性化照明:此次舱内灯光光色都采用了米黄色,亮度可手动调节,提高了采光的舒适度,同时为每个航天员都安装了床头灯,温馨又温暖。

天宫一号对接神舟八号示意图(来源:《揭秘“太空”》)

你好天宫二号,有你的快递

2017年4月22日,“二丫”与中国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

天宫二号和天舟一号(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4月23日至27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推进剂的补加实验。这不仅使天宫二号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在太空实现了在轨推进剂补加的国家。

兼职种菜,天宫二号文体两开花

"火眼金睛"识地球 观海看地探大气

为“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定制的高性能航天“数码相机”,安装在天宫二号对地观测面的“肚子”上,能够实现跟随天宫二号的飞行角度变化从多个方位对地成像。

它具有信噪比高的特点,地面分辨率达到100米,所看到的地表景物细节更加精细。这些新型的探测图像将可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大气探测、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海洋灾害预防、航海安全保障等多种领域。

从种子到种子 空间植物全程培养

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如何在太空中培育植物,是人类长期在太空生活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天宫二号上,搭载有一个温度适宜、光照可控的迷你培养箱。以往的太空植物培养实验周期都不超过20天,只能展开幼苗阶段的实验,而这次是我国首次在空间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

如果说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入门级”实验飞行器,天宫二号则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型空间实验室,旨在解决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具备开展各种工作和试验的条件。

天地链接,前方记者从太空向您发来报道

2016年11月17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左二)、陈冬(左一)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右一)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小朋友录制的一堂“太空科普课”上线播出。

中国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定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1年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天而起,将天宫一号精准发射入轨。随后,天宫一号相继迎来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完成航天器组合体控制与管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等一系列技术试验验证,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成果。2018年4月2日,它完成使命,入落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如今,随着天宫二号任务的结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空间站工程也将全面展开,中国也由此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2018年2月26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年冬奥会东道主中国进行了8分钟的“2022,相约北京”主题表演,惊艳全球。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空间站“天宫”披着科幻的炫彩,给人们留下了“科技美”的深刻体验。

▲ “北京8分钟”里的中国空间站

约2022年,恰逢北京冬奥会举办时,中国将计划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其基本构型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每个约重20多吨,额定成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

中国空间站——“天宫”

↓↓↓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其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

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由神舟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天舟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空间站设计寿命10年,可根据需要,通过维护维修进一步延长寿命。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

天和舱用于空间站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以及航天员生活,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问天舱、梦天舱与天和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

△核心舱“天和”

同时,空间站规划了密封舱内的空间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巡天光学舱,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密封舱内的空间实验柜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为推动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太空延伸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天宫二号!

不说再见!

中国二号拓展计划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