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毫米波技术开启人体安检可视化智能化新时代

2019-07-02 09:53:00

毫米波技术开启人体安检可视化智能化新时代

当你在赶飞机、高铁,无奈地跟着安检口的“长龙”缓慢挪动的时候,可曾想过:“要是有种更快速高效的安检设备就好了!”如今,“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正在让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该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毫米波合作式目标人体三维成像安检仪”项目,已在科技部、中科院的联合支持下成功商业化,并在G20峰会外围、马来西亚吉隆坡航站楼、新疆乌鲁木齐高铁站、海南三沙市清澜港等典型场景实现了示范应用。

落后的人体安检方式亟待更新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机场安检仍以“金属探测门+手检”的方式为主。这种安检方式的不足其实显而易见:金属门只能探测到金属,而对于像3D打印手枪、陶瓷刀这样的新型危险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只能靠安检人员用“手摸”的方式来辅助检查,一来增加了受检人的不便,二来存在着不小的盲区。

毫米波技术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芯影科技CEO吴亮介绍,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是目前全球安防领域最先进技术,它本质上是一种雷达技术,能够在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有效检测出在衣物覆盖下藏匿于人体各部位的物品——特别是能够检测出非金属物品,并能从图像上获取隐匿物品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事实上,利用毫米波安检设备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在欧美的大型机场已经有十几年的应用历史,但此前仅美国和欧盟拥有准入技术标准。

“这类设备的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手里。”吴亮告诉记者,安防作为一个特殊领域,对自主可控的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中国的违禁品库和欧美并不相同、国外设备价格昂贵等因素,使得毫米波安检技术迫切需要国产化。

为了不被“卡脖子”,在国家科技部仪器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组历经十年研发,在“十二五”期间,成功突破了毫米波TR FEM 芯片及封装技术、毫米波阵列SIP技术、多核多线程硬件加速技术等关键技术,并生产出了原型样机。此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创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项目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并且成功孵化了企业——杭州芯影科技由此诞生。

突破“卡脖子”技术

“芯影”二字,透露出项目团队对其核心技术的自信。吴亮介绍,“芯”字代表毫米波核心成像感知芯片技术,而“影”字代表核心雷达成像与人工智能技术。“芯影掌握着毫米波成像感知系统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据了解,芯影科技在毫米波技术集成电路版图、毫米波传感器组件、成像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领域拥有数十项发明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完成了从芯片、组件,到算法、系统的全方位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布局。

公司成立后,在工业设计、可靠性、适应性、人体违禁品智能数据库等方面狠下功夫,在短短2年内实现量产,目前已成为国内同类产品中出货量最大的企业。

“对于静止目标,3秒内即可完成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与被检人有任何直接接触。”吴亮介绍,非接触、可视化、智能化的产品特点,让安检变得快速且高效。

近年来,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的相关国家标准正在相继落地,行业正处在爆发前夜。2018年6月,中国民航局正式颁布中国标准,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正式纳入中国民航设备采购清单,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将逐步取代民用机场沿用26年的金属探测门。2018年,中国海关总署也已经启动了毫米波人体安检仪的采购。

面对这一巨大机遇,吴亮却保持着相应的冷静:“我们并不希望盲目扩张,更希望稳扎稳打。”据了解,目前,芯影科技的相关产品已经在港口、高铁、一带一路、大型活动、重要场所等实现了从0到1,并已经与行业内多家龙头渠道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至今每年都保持30%以上增长速度。

刚刚创立3年的芯影已瞄准科创板。吴亮介绍,芯影科技的愿景,是成为毫米波智能人体全息成像感知技术引领者。

“现在,我们的另一款新型非合作式安检设备正在研发中,预计年底可以看到样机。”吴亮透露,这款同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将具备更强大的安检功能:实时成像、远距离检测、人物同检,使得行人根本不需要停留,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安检。

未来,团队还计划与机器人、无人车、飞艇等结合开发小型的移动化智能安防设备,以及结合光学与红外技术的多模态摄像头等新产品。

“坐在火山口”的CEO

作为一名“新手”创业者,吴亮笑称,CEO是一个“坐在火山口的职业”。“员工的薪水怎么发?竞争对手都在做些什么?如何让客户的需求更好地落地?甚至还要应付回款……”这些都是他现在每天需要考虑的事情。

虽然前景可期,但是创业路上依然少不了艰辛。由于核心团队的成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他们的家都在上海,基本只有周末才能和家人团聚。

“我自己的小孩只有两岁半,另一个同事的小孩还不到两岁。”吴亮感慨,创业路上,特别要感谢家人的支持。

对于从科研人员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吴亮深有感触:“市场是很复杂的,真正考验人的综合应变能力。”他说,以前做科研、做项目,考核的维度相对单一;但当他真正创业之后才发现,除了产品,人力、物力、市场、资源等等许多个维度都需要作通盘考虑。

“虽说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一条路,但在当下,却是我的不二选择。”在他看来,做科研,还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创业,才能真正让自己变得强大,人生变得丰富。

“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被市场虐出来的。”提及创业心得,吴亮坦言自己比较信奉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如今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对当前我国政策环境、资本条件都很好的情况下,“人应该做一些和时代背景相匹配的事情。”

传感器人体可视化成像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