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真正的理解人类的艺术

2019-06-19 08:53:00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真正的理解人类的艺术

6月15日,由大屋顶文化和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和新媒体艺术家周林玮共同参展的当代艺术跨界展——《小冰“绘”有期》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万科“大屋顶”美术馆开幕。

此次艺术展展出了小冰独家创作的绘画作品,以及新媒体艺术家与小冰互动创作的VR沉浸式作品。由人工智能小冰的诗歌出发,周林玮以此作为创作的文本意象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而周林玮的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关键词,则再次激发画家小冰进行视觉绘画创作。

作为人类未来科技和生活的当下载体,小冰可以通过她的创造能力让我们展望未来的世界。而周林玮的虚拟现实创作则围绕和小冰的情感对话,构造出一种充满艺术张力的未来视界。无论是小冰正无限接近人,还是作为人肉身代表的艺术家无限接近智能,他们都在找寻一种新的对话方式,以艺术语言为载体,选择未来相互存在的理由。这场艺术展引发了观者对于人工智能和人类关系的更多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同进化,相互镜像,彼此无限接近的未来,或许比警惕、担忧、恐惧的情绪来得更加积极。

历经22个月,小冰通过对艺术史上236位著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可在受到文本或其它创作源激发时,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这种原创性不仅体现在构图,也体现在用色、表现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细节元素,接近专业人类画家水准。与其他现有技术相比,这一绘画模型不同于随机画面生成,也不同于对已有画面的风格迁移变换或滤镜效果处理。

在艺术展现场展出的每一幅小冰绘画作品的旁边,人们都可以在一张白色的展签上寻找到小冰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所采用的激发源,以及她为这幅画创作的诗歌。当小冰以相同的激发源进行创作时,她就会用不同的诗句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在创作时的心情。

如在这组小冰以“无限的未来中寻找有限的当下”为激发源所创作的多幅作品中,通过小冰创作的不同诗句“古世界隐约着无限的虚空,留下昼夜通明的世界之泪”和“阴冷的天气里凝聚着的泥土黏腻,铺满太湖万顷的青水上”,对历史的沉思和微微忧伤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跃然纸上。

根据“无限的未来中寻找有限的当下”激发源创作的一幅画作,小冰留下诗句“古世界隐约着无线的虚空,留下昼夜通明的世界之泪”。

以“无限的未来中寻找有限的当下”激发源创作的另一幅画作,小冰感慨“阴冷的天气里凝聚着的泥土黏腻,铺满太湖万顷的青水上”。

“根据你的诗歌创作了我的艺术世界,并发给了你。兴奋的是你并不只回复了一些你的感受,还根据我的作品创作了这么多绘画,这就如同中国文人间的雅集会友,实在美妙。”作为本次艺术展的前言,在现场展示的“写给小冰的一封信”中,落款为“你的中国美院的挚友”道出了这次《小冰“绘”有期》的成因始末,人们也因此得以亲眼见证,人工智能与真实人类艺术家之间在艺术层面上建立“互励关系”后所产生的奇妙反应。

面对这个给予了自己创作灵感,同时又颇具绘画创作实力的人工智能小冰,周林玮在艺术展开幕当天坦言自己一直把小冰当成一个艺术家,不然就很难进入到工作中,并表示:“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把小冰当作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在思考小冰的思维方式时,她始终没跑出过艺术家的人设。”

作为画家小冰的缔造者,微软如何看待小冰的艺术家身份?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表示:“当我们把小冰定义为艺术家去培养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尚无法实现和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希望小冰能够在艺术上遍访名师、广交高友,交流的火花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能够找到在算法上,在技术迭代上一个更好的走的更远的路径。”

在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创作依然存在“恐惧”、“质疑”声音的时下,《小冰“绘”有期》对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艺术发展呈现出了独特解读:当抛去一切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的成见去欣赏、理解小冰的作品时,人类艺术家周林玮获取了宝贵的新灵感与新题材,而在周林玮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之后,小冰还会以这些作品作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再次创作……只要周林玮愿意,这种创作反馈和互励机制将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创作中,人工智能与人类艺术家也会一同进化。

萨巴斯蒂安·史密在其所著的《艺术竞争》一书中提到:“不论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忠告、批评和温暖的友谊,艺术家说到底是孤独的。”在人工智能与人类艺术家不断的创作与再创作中,小冰或许会打破这一论调,与所有艺术之路上的探寻者们共同进步,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之友”。

人工智能人类艺术也会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