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首页 / 行业

5G行业应用痛点太多?紫光展锐从芯片到生态,通力打破“困局”

2021-11-09 10:51:00

日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超过100万个,占全球的70%以上,5G终端连接数超过了4亿。文体娱乐、赛事直播、居住服务等消费领域5G应用加快探索,制造、矿山、医疗、港口等垂直行业5G应用模式日渐清晰,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前不久,紫光展锐和联通共同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 R16标准的eMBB+uRLLC+IIoT的端到端业务验证,作为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供应商,紫光展锐一直在持续推动5G行业应用的落地。我们也看到,5G的规模化需要从基站到芯片、模组再到应用的整个生态的联动。当前行业面临最直接的困局莫过于,“没有规模化,上游芯片和模组不容易降价;成本高,下游行业客户无法大规模应用。”这个产业困境需要破局者,也需要生态的承载者、建设者。

在最近的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同期举办的论坛上,紫光展锐联合信通院、中国移动、京东物流、海信、新松机器人、鼎桥通信等企业,他们来自芯片厂商、运营商、模组以及终端应用各环节,共同展开了一场深入且颇具建设性的对话。

展锐不仅提供底层技术,也在打通产业各环节


紫光展锐首席技术专家潘振岗博士表示,在过去几年紫光展锐不仅是一个优质的芯片提供商,面向未来5G行业应用提供底层技术能力,也扮演了超越本身角色定位的工作。

首先,紫光展锐花了大量时间“拉通”整个技术,以及一个生命周期里的不同环节。比如展锐不仅注重技术标准和产品快速迭代,跟模组厂商紧密合作,并提供基于展锐芯片的共性平台,可以让下游用户方便、提前体验到展锐芯片的能力。

5G R15、R16技术特性被提炼进行标准版本制定的同时,为了适应不同的行业、外围相关的一些技术特性也都需要规范。基于5G R16,展锐快速应对了用户的几大需求点,具备了相关能力,比如切片、授时、Lan、基于5G网络做局域网的一些能力,推动行业应用快速落地。

“展锐内部有类似于UOB的平台,能够把我们下游的、行业应用的需求,提前纳入进来。”潘振岗说道,例如视频的接口、人工智能接口以及工业物联网的能力,都在前期的芯片平台上纳入进来。这样行业客户可以定制一些模组参数,从我们提供的平台上裁减,达到成本最优。

展锐不仅在芯片和平台上做了大量技术工作,还广泛接触行业,深度挖掘需求和讨论技术方案。在众多的行业中,已经确定的5G前沿行业包括物流、机器人等,这些行业抓住人的需求点,能够快速实现落地。
通过在技术侧、平台侧的完善布局,展锐已经为5G赋能千行百业做好了准备。目前,展锐已携手行业伙伴,商用落地了超百款行业终端应用案例,让5G技术赋能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电力、智慧采矿、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园区等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

例如紫光展锐和京东物流联合提出的“5G加持数字孪生可扩展一体化架构”方案,针对园区人员、车辆、场站、生产、安全等运营管理问题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展锐5G芯片的定制化模组以及高性能CPE,结合5G、边缘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了共享、智能、开放的数字孪生平台。



鼎桥通信基于紫光展锐5G芯片V510推出5G行业CPE/DTU,支持1μs级别的精准授时,能够为电力配网差动保护等众多场景提供重要支撑;实现用无线方式承载差动保护控制以及空口授时,代替现有自建光纤连接以及B码时钟源,满足B码授时<10μs的授时精度要求。


5G行业应用的痛点

5G纵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其应用痛点也需直面,此次论坛比较难得的正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够切实的提出一些问题。诸位嘉宾提出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成本、服务能力、解决方案等多方面。具体来看:

成本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邦宇谈到,因为制造业本身利润率比较低,对于成本的要求比较苛刻。5G应用成本方面,一是硬件成本。比如5G模组、CPE或者是固件网络,这些硬件模组可能现在还是有点高。二是资费。比如现在室外的机器人传视频,数据量非常大,如果长时间传那么资费将非常高。

京东物流5G智能物流架构师陈亚迷也提到,现在5G行业应用还是拿“To C”的网络结构和设施,来服务“To B”的需求。对终端企业来说,我们需要轻量化、更低成本的设施,包括低成本的UPF网关等等。

海信集团技术总监庄侃表示,一个MEC专网投入特别大,海信园区特别多、每个园区都要通一个MEC,成本就非常高。此外,5G终端的成本也比较贵。这是企业部署5G网络遇到的切实问题。

服务能力与应用拓展

京东物流陈亚迷提到5G服务能力的问题。她说,现在5G“To B”服务还不是很标准化,面向行业还需要做一些更加标准、可组合的来满足行业需求的能力。京东之前与展锐、电信等合作伙伴在CCSA做了一个智能仓的标准化立项,希望能够推动标准化。“To B”相比“To C”客户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大的园区可以用本地化的UPF。小的园区用这类方案成本很高,因此希望有一些开放可编排的灵活性。

她还表示,5G帮助行业达成降本增效是刚需。因此,5G的终端、网络、平台产品需要融入到信息化、智能化,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跟行业应用做融合,才能满足行业需求。

新松机器人李邦宇则认为,5G进工厂有很大挑战,例如在可靠性、实时性方面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

海信庄侃认为5G应用范围受限,主要在AGV、仓储、柔性管线等移动场景应用多,但在一些固定场景,它的方便性不如有线。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再者,在开物联网卡的流程、出现网络的问题、排查故障等方面,企业与运营商之间的操作和沟通效率不高。

鼎桥物联网模组产品线总经理陶晗丰特别指出,5G应用要在产业链的相互理解和融合中进行拓展。他举例To C应用上,柔性传感器收集数据回传,加上5G低时延、高带宽的特性,设备可以叠加成熟的动作捕捉、AR/VR技术,甚至立体摄象机抓拍的回传,从而拓展到泛娱乐领域。

To B应用上,鼎桥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做了物探院的合作,项目采用鼎桥基于紫光展锐芯片做的5G模组运用到石油勘探。通过收集地下石油晃动的实时数据,节省石油勘探的时间和提升效率。

如何解决这些痛点?

中国信通院 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5G产业方阵行业应用组主席杜加懂认为,将部分行业应用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复制,比如“5G+机器识别、5G+AGV物流、5G+数据采集/工厂远程控制”,通过和机器视觉产业联盟合作,做5G和机器视觉之间的融合、对整个机器视觉摄像头、整个解决方案提出来的5G要求,做到真正的可落地的标准化。

针对5G设备贵的问题,面向To B企业,需要实现5G现有的网络和行业现有的系统进行融合、实现无缝的对接,做到即插即用。现在5G网络承载很多核心应用,向行业交付的时候可能要提供比较明确的端到端的SLA。如此,行业用户才能够放心的把Ta的应用“搭”在5G网络上。

同时,网络设备也需考虑针对企业进行定制化和轻量化改造,比如MEC设备原来承载的可能是百万级的日处理,整个容量、功能,相对于行业来说要做削减。所以目前的5G产业方阵MEC工作组,也在做行业MEC相关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基于MEC构建,进行公共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等相互融合,实现真正的边缘设施的落地。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吴冰说到,中国移动面对各行各业的5G应用和用户,深刻体会到只有形成了商业龙头闭环,才能进一步深化行业应用。中国移动已经在18个行业沉淀了100来个可落地的行业应用场景,总共5千多个项目开始在做复制推广。此外,中国移动还提出了“九天人工智能平台”,聚焦在工业、交通、金融、医疗、教育、智慧城市等几大行业,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

B端客户关心上行的吞吐率、工业客户关心时延、可靠性,这反映出行业应用的不同需求对运营商的网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5G行业应用对通信网络的要求不会是“尽力而为”,更多的是要具备“可管、可控、可运维”的能力。中国移动推动行业伙伴贴合实际场景需求,优势互补,联合进行切片,授时,TSN等新场景的业务研究和端到端原型验证,样板试点到批量部署,引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网络质量采集,数字孪生等手段对终端网络业务状态进行可视化呈现,开展预测性维护,满足行业用户对“可管、可控,安全”的高质量运维要求,让行业客户对5G网络安心放心舒心。
作为在生态建设中挑大梁的紫光展锐,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行业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痛点。紫光展锐首席技术专家潘振岗博士认为,“无线化”增量实际上才是5G的价值所在,5G带来的柔性、灵活度的增量,大大超过“成本”本身。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从笔者对5G行业的跟踪报道来看,紫光展锐在推动5G成本下降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工作,也率先带动了5G芯片和模组成本的下降。

潘振岗进一步表示,5G技术能够提供给行业客户更大的定制能力,比如用大的带宽降低时间颗粒度,降低系统整个的效率来减小抖动等等,通过先进的5G技术来加持行业应用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他建议,行业各个环节保持开放的心态,共同拥抱大规模5G行业应用的到来。

小结:

5G行业应用既要解决定制化、高研发的问题,又要令5G成本尽可能的下降。目前3GPPR17标准已经考虑到5G精简化芯片标准,未来轻量化芯片能够将许多功能和性能面向行业进行裁判或定制,也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资源等模式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先锋企业,不仅技术领先,也要有责任有担当,持续推动整个5G行业应用生态建设。

行业芯片用痛5G

  • 1
  • 2
  • 3
  • 4

最新内容

手机

相关内容

  • 1
  • 2
  • 3

猜你喜欢